济南市中心医院|每天不忘给心脏充电!46岁男子装上济南首个人工心脏出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王小蒙
2月14日,46岁的李新生(化名)带着在他体内平稳运行30天的“人工心”出院回家了。作为山东省首例自主完成的、济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日前他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心肺康复和装置操作维护等“生命大考”。出院回家以后的日子,李新生将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和平”共处,生活也将像正常人一样逐渐步入正轨。
济南市中心医院|每天不忘给心脏充电!46岁男子装上济南首个人工心脏出院
文章插图
带“心”回家,每天不忘充电
“老李你可得听我的,出院以后别忘了打太极拳……”2月14日上午,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福轻拍着李新生的肩膀,再一次细致地交代着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项,尽管这样的叮嘱早已进行过多次,李新生也早已将其熟记心中。
“术后即刻就帮李新生做下肢力量训练,术后第三天就能坐起来了,第六天就能在病房走动了,到了第九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挎包也慢慢从斜跨变成了双肩背……”王福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着李新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直至他的身体逐渐康复、顺利出院,“治疗团队为他做了六分钟步行试验和运动心肺试验,试验表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了。”
“通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很好,人工心脏也已经调试到患者最佳使用状态,今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说,李新生此前已经顺利通过出院考试,学会了与电池共处,已经恢复到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动。
这一次出院即将带回家的“心”,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射血不足、无法支撑全身血液循环的孱弱心脏。“以往心比较慌,浑身没力气,总感觉身上到处不舒服。手术之后感觉轻快多了,身上舒服了,也有劲儿了。”
济南市中心医院|每天不忘给心脏充电!46岁男子装上济南首个人工心脏出院
文章插图
李新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医院为他举办的出院欢送仪式上,他切了蛋糕,与爱人一起感谢了医护人员,“觉得自己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终于可以‘撒欢儿’了”,李新生感觉,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唯一不一样的是多了一个背上的双肩包。
背包将与李新生形影不离,因为这是为他生命“续航”的秘密武器。包里装有电源、可充电电池、监控器,通过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为他体内的“人工心脏”充电,提供充足的动力。“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忘记给电池充电。”李新生说,以后的生活,他会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共处。
电池必须随身携带,睡觉时可用交流电
李新生原本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心脏比正常人大一倍,心脏射血分数却只有正常人的1/5,导致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心力衰竭让正值壮年的他生活质量非常差。
“心力衰竭通俗地说就是心脏收缩没劲儿了,心脏向外泵血的能力不足了,即使经过住院治疗,病情较重的时候,走个百十米都费劲。” 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才晓君说,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性,这样的心脏功能是不可想象的,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在手术之前,反复心衰发作、刚出院不久就又进了医院,让李新生的身体变得软弱无力、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到了2021年,他明显感觉病情加重,一年里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有一次晚上上厕所,直接昏过去摔倒在地上,醒过来以后,他都不记得当时怎么回事。
济南市中心医院|每天不忘给心脏充电!46岁男子装上济南首个人工心脏出院
文章插图
1月15日,李新生成功植入了一个国产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也是张锋泉团队自主完成的济南市首例、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如今,“人工心脏”已在他身体里平稳运转了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