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鲈鱼“搬”进恒温大棚:产量比传统养殖高10倍

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
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鲈鱼“搬”进恒温大棚:产量比传统养殖高10倍
文章图片
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 , 无惧气温突变;一个直径12米的圆池 , 可养殖1万尾鱼苗 , 产量可达5000公斤……时下 , 陆川县大桥镇出现一种新的高密度养鱼方式 , 既环保又高效 , 标志着在当地颇有基础的养鱼业正在进行提档升级 。
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鲈鱼“搬”进恒温大棚:产量比传统养殖高10倍
文章图片
林威龙的养鱼大棚及旁边正在建设的养鱼池 。
一个池子可养殖1万尾鱼苗产量是传统养鱼方式的10倍
日前 , 在大桥镇大塘村一家公司的养鱼基地钢结构大棚里 , 25个圆形池子整齐地分布着 , 每个池子里都放养着加州鲈鱼 。 大棚一侧是正在施工中的35个养鱼池 , 工人在用水枪冲洗清理池子里的淤泥 , 新大棚的建设在抓紧进行 。
大棚里 , 基地负责人林威龙在往鱼池里投放鱼料 。 一把鱼料下去 , 立即引起池里一阵喧闹 , 鱼争先抢食 。 林威龙介绍 , 不同的池子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鱼 , 刚开始喂养的鱼苗很小 , 只有三四厘米长;已饲养了一段时间的鱼 , 有人的中指般大小 。 “这个基地去年5月动工建设 , 11月底投入生产 。 ”林威龙说 , 每个鱼池直径12米、深1.5米 , 蓄水量大约180立方米 。
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鲈鱼“搬”进恒温大棚:产量比传统养殖高10倍
文章图片
林威龙在介绍鱼池运作原理 。
“这种养鱼方式叫‘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 。 ”林威龙介绍 , 采用这种养鱼方式 , 每个池子可以养殖1万尾加州鲈鱼苗 , 1尾鱼苗长到0.5公斤以上就是成品鱼 , 大概需要10个月 。 林威龙作了一个对比 , 采用传统的养鱼方式 , 1亩鱼塘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产量是3000公斤左右;而采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方式 , 1亩鱼池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产量是30000公斤 , 等于传统养鱼方式的10倍 。 而且一个人可以管理数十个鱼池 , 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 。
众多“黑科技”加持养鱼不再“靠天吃饭”
采访人员观察到 , 养鱼大棚的主体是钢和透明玻璃结构 , 顶部为遮阳材料 , 透光性极好 。 每个鱼池的主体用镀锌铁皮打造 , 然后在池子的内壁覆上厚厚的蓝色篷布防止漏水 , 往里面加注水到达一定高度即可养鱼 。 虽然池子里的水是“死水” , 但会逆时针沿着内壁流动 。 原来 , 玄机在于池子的内壁沿着圆弧每隔120度安装一台由鼓风机改装的“吹水器” 。 “吹水器”不停地往水里吹风 , 从而带动水流动 , 同时给鱼带去足够的氧气 , 防止其在狭小的空间窒息 , 可谓一举两得 。
本文转自:玉林新闻网鱼“住”在28℃的恒温大棚里|鲈鱼“搬”进恒温大棚:产量比传统养殖高10倍
文章图片
林威龙察看鱼苗长势 。
林威龙介绍 , 通过特殊的设备 , 养鱼大棚里保持28℃恒温 , 这是最适合鱼生长的温度 。 “这样一来 , 养鱼几乎不会被外部环境影响 , 不用担心温度太冷或太热 , 不再‘靠天吃饭’ 。 对比传统养鱼方式 , 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 ”
当下 , 发展养殖业必须环保 , 鱼粪如何处理是个难题 , 林威龙自有“妙招” 。 他将鱼池底部建成锥形 , 中间地势低 , 排水孔就设在中间 。 鱼粪比水重 , 自然会集中到鱼池底部 。 当鱼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往池里加水 , 使池里的水压比外部的水压高 , 鱼粪就会被水压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 鱼池环境得到净化 。 “我们把这个系统称为‘鱼马桶’ 。 ”林威龙笑着说 。
近几年 , 为实现大棚里圆池循环水养鱼 , 林威龙不断摸索 , 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 制作出多种相关设备 , 申请了多项专利并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其中 , “一种养鱼池保温增气系统”“一种高密度养鱼池”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