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区别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区别

文章插图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区别】小伙伴们好 , 最近小跳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首因效应这个都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跳今天就来为大家梳理下具体的一些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
1、首因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钦斯提出 , 又称第一印象效应、优越感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未来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应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生动、最坚定的 , 决定了双方未来交往的航向 。如果一个人第一次见面就给人留下了好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亲近,他们可以很快地相互了解,从而影响人们对他后来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读 。另一方面,即使很难避免与一个第一次见面就被对方嫌弃的人接触,人们也会对他无动于衷 , 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和实际上与他产生对抗 。
2、首因效应是指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通过“第一印象”首先输入的信息对后来对客体认知的影响 。这种由信息输入顺序引起的效应现象有不同的原因 。
3、一种解释是,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了大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 。后面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到第一次输入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所以后续的新信息也就有了之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
4、另一种解释是基于注意机制原理,认为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是精细的;但后续信息容易被忽略 , 信息处理粗糙 。
5、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信息输入大脑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中不可忽视 。信息输入首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信息输入最后也起着更大的作用 。大脑处理信息的这一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因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势效应 。当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时 , 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即使人们同等重视后一种信息,也会认为后一种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 。人们习惯于根据前一种信息来解释后一种信息,即使后一种信息与前一种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一种信息 , 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当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