沓中 沓中在哪里


沓中 沓中在哪里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沓中在哪里,沓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
2、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丞相鞠躬尽瘁了,与其说是病死,倒不如说是累死更准确 。
3、兵权归于姜维,姜维是个听话的好同志,对于自己的恩师是一百二十个尊敬和服从 , 而“克复中原”这四个字他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
4、想想姜维也真的不容易,在蜀汉后继无人,缺兵少将的情况下,他竟然能奇迹般的九伐中原(当然有胜也有败),也算是件壮举了 。
5、老天爷是喜欢造物弄人的,武侯在世时,魏有司马懿为其心腹大患;好容易武侯仙逝了,司马懿也病故 , 到了姜维时代,魏国又出了邓艾这样的奇才,而且与姜维旗鼓相当,九伐中原没有成功几乎就是被他拖累的 。
6、虽然姜维是诸葛亮亲授的门生 , 但是其短处也是非常明显的!想姜维原来只是天水太守马遵手下的一名功曹,尽管“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 。
7、但是当时的姜维毕竟还是个少年 , 得到的沙场经历似乎不是很多 。
8、虽然后来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收归帐下,但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大大小小百十阵,姜维也只是像马谡一般负责些“锦上添花”的边角运筹,像个参军一样行使着很机械的差事 。
9、从《演义》中就可以看到,六出祁山中姜维总是在得到命令后严格执行战略任务 , 并完美地完成,而没有独立去统筹过任何一场战役 。
10、而这就注定了在他在随诸葛亮六出祁山 , 直到自己独立掌握蜀汉兵权这相当漫长的时间内,两军对阵的临场经验丰富到了极点,懂得攻城略地的时机,何时“见好就收”,何时“宜逐亡北”等应变能力 。
11、但是战略的临场经验和对军马的“第一时间调度能力”却是从自己的恩师死后才乍然接手 。
【沓中 沓中在哪里】12、战争不比儿戏 , 在“运筹帷幄”这种大局观极强的事情上是绝对不存在“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千分之一的失误都会铸成大错 。
13、显然,对于培养姜维的临战运筹经验及调度兵马的能力上 , 诸葛亮是有一定责任的 。
14、因为在刘备死后,这位仁慈的相父显然成了一把万能钥匙,什么事情都事必躬亲,对于行兵更是谨慎得令人发指:勘察地形是他,排兵是他,选将是他,布阵还是他;似乎他从来没有委任谁去督导过一场完整的战役 。
15、在这样的情况下 , 姜维也就很自然地被他培养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院派” 。
16、直到诸葛亮去世,他仿佛一下子被推到了台前,多年在军中形成的机械习惯一下子被打破了,他多少会有些不适应 。
17、但是不适应归不适应,脑子里还满是武侯的“克复中原” 。
18、所以他依旧担起了这个并不很轻的担子 。
19、由于姜维自己多年戎马生涯造成的卷上理论和实战运筹的不平衡,导致了姜维九伐中原时特点非常鲜明 。
20、结合九伐中原的不少战例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姜维对于一些战前的准备工作很不得法,尤其是关于对战场地形的实地调查能力差得出奇!吃地形的亏导致大败的事情常有 。
21、最能说明问题的战例就是在率军取上圭时兵走段谷,被邓艾,师纂,邓忠三路杀得大败,还拼上了荡寇将军张嶷的性命 。
22、但是姜维在活用古人兵法和斗阵上,水平就显得非凡了 。
23、总之,以姜维的才能扶保刘氏江山,别的不说,先应该来句--不容易,就他的对待后主刘禅的态度,不算鞠躬尽瘁,起码也算得上是殚精竭虑了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