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 ,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资本论读后感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 ,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 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 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
4、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
6、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一)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7、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
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
9、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
10、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
11、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投翁饕硐治こ∈止ひ岛突鞔蠊ひ瞪械奶辶投?。
12、因此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
13、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
14、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
15、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16、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按时间计算的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 。
17、因此 , 马克思还不可能对科技创新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独特作用加以系统论述 。
18、第三,指挥、管理劳动还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形态 。
19、工业化初期 , 随着产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另一边是无产者贫困的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
20、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之初,面对的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尖锐斗争,劳动价值论创立的使命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被新社会制度取代的必然性 。
21、在当时,指挥、管理主要还是资本家的职能,而资本家行使指挥、管理的职能与剥削目的是结合在一起的,而绝大部分劳动者是被指挥、被管理、被剥削的 。
22、因此,马克思就不可能把指挥、管理劳动作为创造价值的独立劳动形态来研究 。
23、(二)当代劳动特征的变化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 。
24、但是,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服务性劳动、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由于都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都不创造价值 。
25、这一原创含义,与现实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
26、第一,服务性劳动 。
27、第三产业又被称为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从事的劳动可称为服务性劳动 。
28、第三产业问题,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而抽象掉的经济现象 。
29、第三产业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迅速发展 , 则是马克思未曾预料到的经济现象 。
3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31、据统计 ,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已达60%~70% 。
32、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 目前已占到GDP的1/3以上,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比重日益增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
33、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服务性劳动是否是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第二,科学研究劳动 。
34、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特别是在进人知识经济、新经济时代更是如此 。
35、科研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科技对生产的装备应用程度和在经济生活的普及程度,早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
36、科学研究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生产经营中通过提高已有产品的生产效率或发明出新的产品 , 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使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大大增加 。
37、如果坚持认为所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就会严重压抑和打击这些人员的积极性 。
38、第三,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 。
39、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马克思重在研究和论述物质生产劳动 。
40、马克思也提过“精神生产力”这一概念,但没有进一步研究和论述 。
41、现代经济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的消费得到了较大的满足 ,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 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满足和享受,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得到很大发展,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生产任务,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
42、精神劳动是一种艰辛的、探索性的复杂劳动,它创造了精神产品,而这种精神产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僻求 。
43、对于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应当把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和探讨 。
44、第四,经管管理劳动 。
45、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 生产范围扩大,产品日益精细、丰富,就越来越需要科学的组织与管理,经营管理劳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46、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时代,对管理的要求更高.,现代经济社会的管理者 , 必须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储备 。
47、同普通工人的简单劳动相比,管理活动是管理人员从事的复杂劳动,管理劳动不是一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 而是高级的脑力劳动 。
48、因此管理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其创造的价值会远远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劳动 。
49、三、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可行性(一)劳动价值论中的经济范畴会随着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同历史上的经济学家 , 特别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方法论上的重要分水岭在于:马克思认为 , 经济范畴是经济现实关系的科学抽象,而随着经济的现实关系的变化,经济范畴也应当相应发生变化 。
50、马克思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都不是“结晶体”,而是一个“变化的机体” 。
51、因而 , 人们认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变化规律的范畴 , 也不是永恒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否定的过程中 。
52、有些经济范畴的内涵,会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性质,有些经济范畴只说明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质上它已不再适用,这时它只会作为人们认识经济现象的历史痕迹保留下来,而一些新的经济范畴会代替旧的经济范畴 。
53、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立足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现实关系的一种理论反映 。
54、没有商品经济社会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劳动价值论 。
55、我们应该看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是长期的、有阶段性的,这一发展过程必然决定着劳动价值论要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地向前推进 。
56、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僵化的教条 , 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现实关系的一种确切反映 , 是科学体系发展的必然途径 。
57、(二) 马克思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马克思有关生产劳动的论述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
5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
59、”他接着说,“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 。
60、马克思指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 。
61、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 , 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 。
62、”马克思又同时指出 , “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 。
63、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他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
64、”上面论述表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范畴的内涵也是随其研究问题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 。
65、在社会化大生产总体劳动中 , 生产劳动的范围不只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 , 还包括不一定要自己动手的科研、管理工作等 。
66、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这种区分本身 , ……即同劳动独有的特殊性毫无关系 , 也同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借以体现的特殊使用价值毫无关系 。
67、”马克思在考察服务劳动时,曾明确指出,服务是“以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 。
68、”在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第三产业大力发展 ,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含义也应当有所发展和变化 , 必须探讨和重新认识服务性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
69、(三) 我国学术界的五次争论为劳动价位论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范围讨论有五次,包括涉及“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生产劳动”等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的前三次讨论 , 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价值创造源泉”问题、世纪之交由“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再掀热潮的后两次讨论 。
70、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五十年间的五次讨论,留给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是深刻隽永而又经久不息的 。
71、总的来说,尽管每次争论的主题不完全相同,但争论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 即在遵从科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72、从取得的成就来看,劳动外延的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 。
73、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企业主的劳动是否也有创造价值的一面,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有关社会劳动和管理劳动的二重性的论述中都可以找到支持的证据 。
74、而且从逻辑的推演和历史演进的角度 , 这些劳动成为价值的源泉并不真正构成问题 。
75、几十年来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取得的重大进展 。
76、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财富,为创新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77、 网上找的 楼主可稍作修改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