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高薪诈骗”需求职者提高理财素养


防范“高薪诈骗”需求职者提高理财素养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防范“高薪诈骗”需求职者提高理财素养,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新华社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正值求职季 , 一些不法分子设置种种“高薪”套路 , 引诱求职大学生“上钩” 。多名教育专家建议 , 高校要普及求职、贷款、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反诈骗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近年来,每到求职季,以“高薪”为诱饵实施的诈骗案件不时见诸媒体 。现实中,不少诈骗分子以社交工具为平台,将刚走出大学校门急于求职的大学生锁定为诈骗对象 , 步步为营抛出“高薪”诱饵,并通过玩“文字游戏”设置苛刻的入职条件,让涉世不深的求职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 。
每一起“高薪诈骗”案件的背后,都关乎求职大学生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 。不少求职大学生不但为此钱财一空,甚至背上债务,也影响到家庭的和谐 。这种利用“高薪”诱饵实施的诈骗,影响极为恶劣,早已超出了求职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如何防范“高薪诈骗”陷阱 , 让求职大学生不再深受其害,已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社会治理命题 。
求职大学生一不小心就步入诈骗分子设置的“高薪陷阱”血本无归,虽然与监管没有形成合力难以有效全链条打击该类诈骗伎俩相关 , 但一些求职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和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因之一 。近期上海市松江区法院宣判的一起招聘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和对高薪职位的渴求 , 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轻易骗取了新疆、河南、甘肃、重庆、广东等地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的“学习证明”费用 。如果这些求职大学生对“天上不会掉馅饼”常识和薪酬行情等有理性的判断,恐怕诈骗分子的套路再深,其“空手套白狼”的伎俩也难以得逞 。显然 , 给求职大学生补足理财知识 , 是防范“高薪诈骗”陷阱的有效选择 。
理财知识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拥有基本理财知识是每个人的必备能力 。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对理财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学生走出校门加入求职大军后,往往因基本理财知识和素养不足,容易陷入诈骗分子精心布下的“高薪陷阱”中 。业内专家建议大学要普及包括理财知识在内的求职教育,可谓一语中的,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
不让大学生求职陷入“高薪诈骗”陷阱,高校应扛起普及理财知识、提高学生理财素养的责任大旗 。高校与时俱进地加强理财教育,有助于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 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 。如此,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成为求职者后 , 即使因涉世不深看不透“高薪诈骗”的连环套,也会在“世上没有免费午餐”等理性支配下有所警惕,不会轻易“中枪” 。
同样重要的是,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理财知识,有助于对高薪职位建立基本的理性认识,主动打消不切实际的奢望,在诱惑面前自我约束而不至于迷失自我 。一旦这种理性入脑入心 , 纵使骗子使出浑身解数推销“高薪”套路 , 大学生也不会轻易“上钩” 。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帮助大学生在对职业生涯的理性规划中,练就反“高薪诈骗”伎俩的基本本领 。
【防范“高薪诈骗”需求职者提高理财素养】文章来源:北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