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名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名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写的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写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名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含义如下: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 , 涨满秋池 。
2、《夜雨寄北》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4、《夜雨寄北》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 , 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5、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
6、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
7、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
8、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
9、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名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写的】10、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11、《夜雨寄北》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
12、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
13、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
14、“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 , 是即景点题 。
15、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
16、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 , 又是夜雨 。
17、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 。
18、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
19、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 , 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
20、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 。
21、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
22、至如宛转变化工夫 , 全在第三句 。
23、这首诗的第三句 , 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
24、“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 , 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
25、“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 , 活用了,情味更浓 。
26、“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
27、在情意上 , 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
28、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
29、“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
30、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 。
31、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 。
32、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 , 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 。
33、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 , 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 。
34、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
35、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 , 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 。
36、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
37、李商隐的诗 , 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 。
38、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
39、《夜雨寄北》 , 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
40、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
41、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
42、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 , 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
43、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
44、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
45、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 , 用典精巧 , 长于象征、暗示 。
46、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