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的危害和防治

1、扁平足的特征和分类
扁平足又称足弓塌陷,是以足弓消失、后跟外翻、前足外展为主要表现的足部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足部疲劳或者疼痛 。扁平足可以分为以下3类:柔韧性扁平足,即在坐位等不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而在站立等负重状态下足弓消失,因此也称为可复性平足;僵硬性扁平足,即由舟骨、跟骨、距骨等联合畸形,导致在不负重状态下足弓亦低平或消失;副舟骨所致扁平足,即因副舟骨存在使胫后肌肌腱止点位置改变,进而引起足弓低平 。
依据负重时足纵弓改变,可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型:轻型,仅见足纵弓降低;中型,出现足纵弓消失;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偶见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

2、扁平足的形成因素
扁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形成,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也有部分是因穿鞋不当、过早走路、先天性足骨畸形、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足底筋膜及韧带过度松弛,肌肉发育较差等因素有关 。
部分成年人可因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疾病而继发扁平足 。
3、扁平足的危害
扁平足最常见的是引起足底内侧疼痛,在长期站立、行走后加剧,且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也可在踝关节外侧外踝附近出现疼痛,这与足弓塌陷密切相关,因其可造成后足外翻,引起腓骨与跟骨相撞而出现疼痛 。扁平足也可引起疼痛关节外肿胀、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内八字或外八字步态,也可引起踝部其他关节受累,严重足部畸形,可诱发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的柔韧性降低甚至僵硬,部分患者继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 。
4、扁平足的预防和治疗
对大多数病人,主要进行足内、外在肌功能锻炼为主,如用弹跳性运动,足跖行走,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 。其他预防措施包括:在学步前期,建议小孩儿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扁平足特别是合并有内八字或X形腿的儿童,应保持适当的坐姿;定期做足部检查,结合检查结果,选择不同幅度足弓垫、后跟杯坚硬、前足围度适合的鞋子 。
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同时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 。对青少年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的扁平足,应对进行矫形鞋进行鞋底改制,做成左右两侧不等高的鞋跟使足弓负荷减低,同时配制矫形鞋垫以完善对足弓进行支撑 。
【扁平足的危害和防治】对功能锻炼、矫形鞋和矫形鞋垫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进行全麻下手法矫正,而手法矫正失败或畸形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