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医学博士张翼冠的“创业经”

当前,医学模式已由治疗转至预防,转至上游。有着预防医学与肿瘤学的研究经历,四川(成都)芸释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创始人兼研发总监张翼冠选择在肿瘤预防医学领域创新创业,致力于如何让大众少得肿瘤、不得肿瘤,或尽量减缓肿瘤的发病进程。
可在该领域有太多细分市场,如何能集成有限、有效资源聚焦于一点,稳健发展?创业十余年,他不断思考、调整。
肿瘤预防领域看似简单,实质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个人生活习惯、性格、情绪、环境、遗传等,更多地涉及个体肿瘤发病进程的早期探知及抗肿瘤免疫力的综合评定,还需要在上述基础上的立体化精准干预,后者也是该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或深水区。这也应和了“上医治未病”的说法。
根据疾病发病系统化本源及免疫学特征,肿瘤的发生是肿瘤本身与机体免疫力两者无法妥协的结果,尤其通过影像学手段看到的肿瘤迹象即使是临床早期,在整体或局部免疫学角度已是中晚期了。机体免疫力在肿瘤中晚期(形成瘤体后)时日渐消退,但在肿瘤发生早期(形成瘤体前),免疫力非常容易实现自我纠错机制,也即该阶段如果及时实施干预,免疫力可有效逆转,实现对肿瘤更强的对抗效应,及时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命。
免疫|医学博士张翼冠的“创业经”】 “医学领域的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常年持续沉淀,5年,10年,15年……”张翼冠认为,医学已过渡至数据与智能时代,如果没有在顶层进行科学设计的样本和数据,难以符合创新要求,而如何实现自由、自主的样本和数据采集,无疑创业是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与国家层面或体制内形成互补,进而有效推动底层架构创新产品地开发。
创业具有典型的时空性,需要很多条件均汇集于一点时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尤其是很多时候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一定需要与之匹配的理论与技术均逐渐成熟,比如没有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诞生,没有计算生物学、智能科技引入,就无法对免疫力评价中重要权重指标TCR/BCR/HLA(T/B淋巴细胞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有效多样性进行动态检测,无法绘制癌症基因组图谱,无法发现驱动基因,也无法对肠道基因组的检测与评价等,而这些都是对肿瘤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的重要科学依据。再如对免疫正常化、对中医在未病领域的认知,也是在近年来系统科学疾病本源、生命组学,尤其是免疫学理论、技术达到新高度后,才能用更多的手段或理念去解析中医诊治规律或科学内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刷新”或“重建”免疫系统,才能构建更完善的肿瘤形成瘤体前立体化诊疗解决方案。
因此,创业需要把控先进的度,在预测到很多因素能集成在一个点且能够形成突破效应后,需要坚持,静待花开。而在坚持的过程中可创造创业所需的多元条件,如整合资源、搭建团队、学术创新、产品开发优化、模式思考、市场培育等。
为构建科学、系统的肿瘤预防体系,张翼冠在肿瘤早期TCR/BCR/HLA有效多样性与信息放大效应检测、通过胸腺类器官对TCR主动随机提升及对新生抗原特异性识别等领域深耕。他希望他和团队开发的免疫正常化系列分子诊断试剂与肿瘤分子未病诊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肿瘤筛查中心及相关科室,成为具有底层架构特征、且兼有中西医学优势属性的评价与诊疗标准体系。
为实现上述愿景,他和团队结合多场景免疫基因转录组、微生物组、代谢组、新生抗原组等理论技术,利用数据与智能技术,尤其利用中医药系统科学属性与疾病本源共性优势,形成了“肿瘤分子未病学体系”“基于TCR/BCR/HLA有效多样性检测与提升的机体主动免疫解决方案”“局部或整体共生微生态系统与交叉组学导向的智能化中医证候与中药复方评价体系(中医诊疗评价‘底层架构’产品)”等系列原始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为肿瘤预防与中药精确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证候本质解析、中药复方评价提供解决方案,更为其创业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