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医生是滑雪高手,还能从天而降!冬奥医疗“出圈”了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张依琳)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频频获得外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点赞。
国际奥委会首席医疗官对中国医生评价“改变患者的人生”;受伤的外籍专家出院时,为医疗救治团队写下留言:从未接受如此好的照护……“出圈”的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为何如此优秀?
北京冬奥组委|医生是滑雪高手,还能从天而降!冬奥医疗“出圈”了
文章插图
滑雪医生在赛场实施医疗救援。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微信公众号。
争分夺秒 高山滑雪医生首次亮相冬奥
在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上,有一支医疗和滑雪技术都十分出众的医生组成的团队,他们身着橙色外衣,背着10多公斤的医疗包,在白雪皑皑的赛道上十分醒目,他们就是中国首批高山滑雪医生——“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比赛中出现伤病后,滑雪医生必须在4分钟内抵达运动员处,15分钟将伤员转移出赛道,20分钟内运送伤员到医疗站。
北京冬奥组委|医生是滑雪高手,还能从天而降!冬奥医疗“出圈”了】高山滑雪比赛赛道长、落差高,且坡度非常陡。如何在发生意外的第一时间,锁定伤员位置、到达救治地点紧急处理,进而将伤员快速转运到救治中心?
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组织了两次针对医护人员的滑雪技能培训报名测试,根据滑雪技能、专业、外语水平,以麻醉、骨科、脑外、胸外、外科等专业优先的原则,最终挑选出72人组成“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
他们既具备高超的救治技术,又掌握过硬的滑雪技术,能够快速抵达现场展开救治。
北京冬奥会滑雪医疗保障队医生袁强曾对媒体表示,许多滑雪医生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已经考取了国际认证的滑雪教练员资格证书。
有媒体报道,美国选手尼娜·奥布莱恩在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比赛中不幸失误摔倒,肋骨和左腿骨折,遭遇重伤。滑雪医生仅用时1分钟就穿过终点区,赶到了她身边为她提供了及时且专业的救治。
成功完成手术之后,尼娜·奥布莱恩也在社交媒体上对现场的急救队员和医护人员表示了感谢,“我要感谢所有照顾我的人,尤其是在赛区终点冲到我身边的人,还有延庆的医生和护士们。”
北京冬奥组委|医生是滑雪高手,还能从天而降!冬奥医疗“出圈”了
文章插图
医疗救援队救助尼娜·奥布莱恩。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微信公众号
协调联动 展现参与者责任担当
出色的医疗保障服务,来自于冬奥会建立的各场馆医疗站(以急救为主)-奥运村综合诊所(非紧急全科和专科诊疗,以及部分急救)-定点医院(重伤重症和康复治疗)的医疗服务体系。
为做好冬奥会的保障工作,北京市、河北省41家医疗机构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来自各个医院的31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到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中,分布在3个综合门诊和138个比赛场馆医疗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冬奥急救链条,随时满足24小时紧急救治需求。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卫生处处长齐士明曾介绍,经过反复研究,冬奥组委最终决定借鉴医联体的经验,实现统筹安排。所有的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都安排了三甲医院牵头保障,同时配有合作医院,让大家强强联合,发挥各家医院的诊疗优势。
例如,根据冬奥组委公布的信息,冰球运动可能伤及牙齿,选派北京的口腔医院作为主责单位,高山滑雪容易发生骨折和多发部位的损伤,则以运动性创伤见长的北大人民医院、骨科见长的积水潭医院作为场馆保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