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1/3交界处


中外1/3交界处

文章插图
意思是麦克斯韦的观点 。
【中外1/3交界处】沿着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上追踪,可以找到阑尾的底部 。它的体表投影大约在脐带与右髂前上棘的交界处 , 称为麦克白点 。麦克白氏点的压痛和反跳痛是临床上急慢性阑尾炎的重要征象 。
中下三分之一在医学上是什么意思,比如肱骨中下三分之一?你说骨头,其实就是把那个骨头分成三部分,下面三分之一 , 中间是定位词 。比如上三分之一和中外三分之一,其实就是上三分之一和外三分之一 。因为没有中学就没有外和上,有点自命不凡的感觉 。
没必要深究 。
为什么胸外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原因1 。如果按压位置过高,按压时胸廓下沉的程度会变小,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使胸廓下限,不利于血流的产生 。
原因二:在解剖位置上,这个按压点的后面就是心脏的位置,在胸外按压的前期按压在这里可以更好的发挥“心脏泵”的作用,产生更大的血流量 。
扩展数据:
心脏骤停时 , 心脏虽然失去了有效的泵血功能,但并没有完全停止心电图和心脏活动 。根据心电图特征和心脏活动,心脏骤停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极不规则、极不协调的持续性颤动 。心电图显示QRS复合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200-500次/分钟的不规则持续性心室颤动 。这种心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 。如果心室颤动能立即除颤,复苏成功率高 。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失去收缩活动 , 处于静止状态 。心电图显示一条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 一般出现在心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 ~ 5分钟) 。
3.心电-机械分离:这种情况也是缓慢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 。心室肌可以间歇性地缓慢而微弱地收缩 。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心肺复苏
麦克斯韦观点的描述是正确的麦克斯韦观点的描述是正确的(A,B,C , D) 。
一、又称阑尾穴 。
B.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汇合处是阑尾的根部 。
c、麦克斯韦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
d、位于脐带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
麦克斯韦点又称阑尾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带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外科急腹症之首,因此麦克斯韦尔点压痛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检查方法:
阑尾位于右髂窝,呈蚯蚓状 。它在回盲瓣下2.5 cm的盲肠开口,并附着于盲肠的后内侧壁 。它的体表投射在右髂前上棘与脐线的交界处,用手指触摸麦克白穴时常有触痛 。
附录:
也称为蚓部,是一个细长弯曲的盲管 , 位于盲肠和回肠之间的腹部右下方 。其根部与盲肠后内侧壁相连,其远端游离并闭锁 。活动范围因人而异,阑尾受肠系膜影响可向腹腔任何方向延伸 。
阑尾位于腹部右下方,盲肠和回肠之间 。它是一根细长弯曲的盲管,远端闭锁 。阑尾是细长的盲管状器官,长5-7厘米,直径0.5-0.6厘米 。其远端是盲的,近端在盲肠后内侧壁回盲瓣下2-3 cm处开有阑尾开口 。
齿颈的三分之一代表哪里?第三名是什么?为了确定每个齿面上的面积 , 齿面被分成三个相等的部分 。比如前牙的牙冠水平三等分可分为1/3、中间1/3、后牙邻面垂直三等分,舌根1/3、中间1/3、面颊1/3只有水平三等分,即颈部1/3、中间1/3、根尖1/3 。
以上解释了中外1/3交界处 。这篇文章已经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