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消防逆行挺进门头沟:在洪水中逆行 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西城消防逆行挺进门头沟:在洪水中逆行 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西城消防逆行挺进门头沟:在洪水中逆行 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 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 ,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每天走四万步 寻找失联村庄 运送物资和村民下山
在洪水中逆行 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8月7日 , 是由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处处长姚运春率领的救援队伍在门头沟驻扎的第8天 。这些天里,他们转移疏散群众246人,其中有66人是消防员们用担架和轮椅抬下来的 。
此外,他们还多次进山为村民送物资 , 有的队员一天就能走上4万多步 。
带上物资连夜挺进失联村
姚运春是7月31日接到支援命令的 。当天,西城消防救援支队就组织了人手前往永定消防救援站 。8月1日,在所有人为如何进入失联村庄一筹莫展时,韭园村的两名居民冒着危险翻山出村寻找救援的消息传到了前方指挥部 。“我带人去 。”在得知居民愿意带着搜救队伍进山后 , 40岁的姚运春站了出来 。5点钟,32名消防员集结完毕,带着装备义无反顾地往山上走 。
路上 , 姚运春和其中一名居民王升其聊起了村里的状况 , “他说村里快断粮了,我这一听感觉糟了,我们不能就只带着装备上去,得找点食品和水带给村民 。”姚运春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他们刚巧遇到了民政部门的人在路边分发物资 , “我就过去沟通,问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物资 。”得知姚运春一行是去山里救援 , 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二话不说 , 给他们每个人拿了一个背包开始装物资 。
这一路上走得心惊胆战
进山的路十分艰难,“全是泥,一脚下去那泥能没脚脖子 。”姚运春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除了道路泥泞,路上还有许多大沟,“夜里上山特别的黑,我这一路上走得心惊胆战的 。”姚运春说 。
晚上8点多,姚运春的队伍终于抵达了王升其居住的韭园大队西落坡村,“村民看见我们进村,眼睛都在发光 。”姚运春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进村后他们立即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了解整个韭园大队下辖4个村子的情况,并询问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 “村子里的老人很多 , 他们不仅缺吃的,还缺药,甚至还有村民家里有婴儿,需要喝奶粉才行 。”姚运春在得知村民们的需求后,立即用卫星电话与指挥部取得联系,韭园大队下的4个村子终于和外界建立了联系 。
当晚,姚运春和队员们夜宿西落坡村 。“村民们特别热情,我本来怕给村民们添麻烦 , 要求队员们住在廊下 , 谁想到半夜又下起了雨 。”姚运春说,村民主动招呼他们进屋睡 。“下雨的时候特别特别冷,为了轻装,我们根本没带铺盖 。村民半夜来叫我们的时候,我太感动了 。”一同进村的消防员付翔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次日5点多,消防员们就收拾好了东西,带着一些补给和通讯设备 , 分成3路行动 。“我安排两支队伍去寻找失联村,一支队伍翻山出去寻找医疗队求助 。”姚运春说,只韭园大队,就有七八个人需要出去就医 。
付翔是其中一支去寻找失联村队伍的队员,在寻找途中,他们遇到了太多的困难,“翻山已经不算什么事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过河 。”付翔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有一条横亘在去失联村路上的河,水流特别急,水也很深,“我们选了一名水性最好的队员绑着绳子下水试探,那水最深的地方都没过脖子了 。”付翔说,最终,这名队员游过了河 , 在岸上打好支点 , 其他人拽着绳子过了河 。过河时,为了防止东西被河水打湿,他们一路都举着物资 。
“就那两个小伙子,他们从山上滑着下来,进我们村的 。”在转移村民离开的集结点 , 村民赵桂莲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她当时看到消防员进村的时候激动得不行,但也十分心疼他们,“都是孩子?。俏司仍颐?nbsp;, 就那么坐着划下来,我心里特别不好受 。”经过一整天的搜寻,王平镇所有的失联村都与外界取得了联系,转运需要就医人员的工作 , 也同步展开 。
最多一天走了4万步
姚运春现在回想起来 , 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这些天抬了66人下山 。”姚运春说,因为很多老人居住在村里,下山的路又被破坏得比较严重,想要带这些老人出山,只能用轮椅或者担架 , “大约有40多个(人)是直接用担架抬下去的,剩下是用轮椅抬下去的 。”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南港村转移现场看到,仅仅半天工夫,消防员和武警官兵就从南港村抬出了16名行动不便的村民 。除了大人,还有不少小孩子需要转移,“小朋友太小了,这路不好走,我们差不多全程抱着孩子下来 。”一名消防员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在转移当天 , 北青报采访人员也跟着消防员们一同上山,在中途不休息的情况下,这条原本步行只需二三十分钟的路,至少要走一个半小时,而抬着村民则需要走得更久,“我们前几天转移一名生病的老人下山 , 走了整整4个小时 。”姚运春说 。
“我今天已经上去四趟了 。”衣服已经湿透了的付翔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这几天,他的步数都在两三万步左右,北青报采访人员也在姚运春的运动手表上看到,他最多一天走了41530步 。
8月4日,王平镇所有居民的转移工作基本结束 。据统计 , 他们一共转移疏散群众246人 。
完成转运任务后的姚运春和队员们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运送物资、消杀和搜救失联人员 。他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肩膀已经肿得老高,“应该是之前背物资上山时勒的,前几天太忙,都没注意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姚运春露出的肩膀上看到,一条紫红色的分界线清晰可辨 。文/本报采访人员 王天琪
延伸
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成大山里的“孤岛” 王升其和马景来冒雨出村
他们徒步8小时出山找到救援武警
7月29日,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降雨量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高值 。
8月1日,因连日暴雨和山洪道路损毁严重,门头沟区王平镇多个村子成了大山里的“孤岛” 。没有水、没有电,物资几乎耗?。庑┐遄迂酱仍?。居住在韭园村的王升其和马景来冒着暴雨和洪水翻山出村,徒步8小时 , 把村里的求助信息带给了救援队 。此后 , 两人主动带领救援队进入韭园村施救,并作为向导协助东落坡村、西落坡村、桥耳涧村、南港村、东马各庄村的救援工作 。王升其告诉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想想的确挺危险的,但我出去就是为了救乡亲,当然要和救援队一起回村 。救援人员更辛苦,我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
送信
镰刀开路木棍为杖 两位村民一路涉险出山
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的王升其是湖南长沙人,8月4日在王平镇政府前的小广场上,北青报采访人员见到了这个正在吃着自热米饭的小伙子 。王升其很热情,和村里很多人都非常熟 。他从事的是工程建筑工作 , 因为太喜欢韭园村的环境,就在韭园村租了间小院子,“我没事的时候就回村里住,这里在洪水到来前,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回这里住的时候 , 我经常和乡亲们互相串门、一起吃饭,关系也越走越近 。”
然而,王平镇却成为本次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王升其向北青报采访人员回忆了洪水来时的情景,“雨是从29号下起来的 , 连下了两天两夜 。到了31号,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一瞬间就冲毁了村里的桥、路、房屋 。我们从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水,通信也断了,水电也停了 。”
韭园村就此断开了与外界的联系,成为了暴雨中的孤岛 。躲在房中的王升其幸免于难,但眼看乡亲们的房屋冲毁、人员被困,他与房东马景来决定,“先出去和外面取得联系,即使有生命危险,也要找到救援力量 。”
8月1日早上6时,门头沟依旧下着大雨 。王升其和马景来披起雨衣、拿着镰刀、戴上安全帽,走出了韭园村 。王升其发现,昔日安定美丽的韭园村已经不再,随处可见倒伏的树木,出村的道路已经变成了行洪的水沟 , 湍急的洪水从他们脚下流过,大雨也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
道路尽毁,两人只能凭借自己常年生活留下的印象,按着大致的方向前进 。树木横在道路中间 , 王升其就用镰刀砍树开路;砍断的树枝拿在手里,渡过水沟的时候便能打探水流的深浅 。
当时,洪水已经淹到了王升其的大腿 。他说,“趟水的时候,能感受到洪水在湍急流过,一失足就可能被冲进永定河 。”遇到水深的地方,王升其就用木棍支撑着沟底,才勉强维持平衡 。两人一脚水、一脚泥在山里穿行,王升其走在泥泞之中,“突然感觉两脚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了 。”他庆幸地说,“幸亏马哥(马景来)搭了把手,我借着他的力才从泥里拔了出来 。”
继续向前行进 , 两人发现,原本沿山坡而下的道路已经被塌方的土石隔断 。两人便坐在塌方形成的山坡上,用石头砸掉滑坡上的其他危险石头,一路向下滑,滑到了铁路丰沙线上 。此时的丰沙线已被山洪冲毁,不再通车,“但是沿着丰沙线的铁轨走,就有了出山的方向 。”
向导
徒步8小时抵达救援队驻地 为消防员当向导返回村里
下午2点,经过8个小时的跋涉 , 两人在韭园村下游约20公里处的三家店村见到了前来救援列车滞留旅客的武警 。顾不上歇歇脚,王升其便通过武警部队向当地防汛救灾指挥部报告了韭园村的状况 。王升其说,“当时还在下雨,直升机开不到我们这片山里,大家都没想到我们会出来送信,决定派队伍去救援 。”
在救援队伍的驻地,王升其和马景来吃上了出山后的第一口热饭,喝上了热水 。这时,两人才发现 , 对方身上都有许多擦伤,腿脚处也磕破了不少地方 。下午4点,王升其和马景来决定,要为进山搜救的32名消防救援人员当向导 。
已经脱离险境,为什么要再次进山?“乡亲们平时对我很好 。但现在遇到这么大的洪水 , 有3个月大的小孩由爷爷奶奶带着,奶粉已经吃完了;有老年人的腿受伤了 , 我实在放心不下乡亲们 。”王升其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于是 , 二人随消防救援人员驱车抵达尚未断联的陇驾庄,再由陇驾庄步行进山 。一路上,两人主动与消防救援人员一起扛着救援物资,同时为消防救援人员引路 。一路上,他们翻过了牛角岭,洪水从山上汹涌而下,“我们和消防员拽着绳索,从急流边走过去 。”
晚上8点 , 天已经黑了 。出来之前 , 王升其、马景来二人并没有告诉家人要“出去找救援” 。村里人见到他们时很惊喜,“都说很感谢我和马哥 , 根本就没想到救援队会来 。我心里就觉得,这也没什么,他们对我这么好 , 我做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 。”王升其说 。
救援
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 协助找到5个失联村
当晚,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处处长姚运春带着31名消防救援人员勘察了村中情况、发放了救援物资后,就驻扎在了韭园村 。王升其想起自己的小院房间多,便请消防救援人员睡在家中 。次日,王升其又随队进了几个山中更深处的失联村 。他说,“我们每天都想着多联系几个村,这几天每晚只能睡三小时,睡得久的时候也只是四五个小时 。”
到了第三天,已经回到门头沟城区的王升其依然牵挂着山上的乡亲,“他们还一直没有通电 , 我就想为他们买一台发电机 。”当天他便驱车到市场买了一台发电机,在驱车回村的路上 , 又遇到了几天前在韭园村一同勘察的消防救援队 。“既然这么巧 , 我就想着自己对山路比较熟悉,继续为他们做向导吧 。”
带着送给乡亲们的发电机,王升其又回到了韭园村 。一连多日 , 王升其都在协助消防救援队伍在门头沟区王平镇工作,“不仅帮了韭园村的乡亲 , 还去了东落坡村、西落坡村、桥耳涧村、南岗村、东马各庄村 。”
几天下来,王升其的衣服已经没法再穿了,而且他把所有干净的衣服都分给了乡亲们 。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们发现了他的“难题”后,主动把支队给队员们送来的换洗衣服拿给他穿 。穿着深蓝色夏训服的王升其好像真的融入了救援的集体里一样,和消防员们一起去帮助很多村民 。
每天在各个村出出进进,每个村子的村民都能认得出这个小伙子,4日晚上的王平镇镇政府,被转移下来的南港村村民见到王升其时,眼眶湿了,抱住他连说谢谢 。“搞得我还挺尴尬的,但是也挺开心 。”王升其说 。
王升其表示 , 回想起出山送信和救援,自己也有些后怕 。“万一被水冲走了怎么办?但当时来不及想这些了 。”他说 , “比起消防救援人员,我这点苦算不上什么 。我觉得,自己的事情没什么好讲的、没什么好炫耀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
文/采访人员 王天琪 实习生 侯翔宇
摄影/采访人员 崔峻
(北京青年报)
【西城消防逆行挺进门头沟:在洪水中逆行 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