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清明节的来历:据史籍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当年避难逃亡在外地,随行的侍从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曾经在晋文公断粮时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动不已 。后来晋文公回国继位后,论功行赏 , 却偏偏忘了介子推 。
2、介子推也不争利禄,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 。当时有人为其鸣不平,写诗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 。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晋文公耳中 。
3、晋文公羞愧不已,亲自带众大臣前往绵山请介子推回朝廷做官 。介子推不想出山,便藏了起来 。
4、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5、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 , 在山上建立祠堂 , 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 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6、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