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鑫闻丨又一千亿闽系房企退市 14万股民踩雷!房企“退市潮”下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财鑫闻丨又一千亿闽系房企退市 14万股民踩雷!房企“退市潮”下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财鑫闻丨又一千亿闽系房企退市 14万股民踩雷!房企“退市潮”下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财鑫闻丨又一千亿闽系房企退市 14万股民踩雷!房企“退市潮”下投资者该何去何从?,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沈童 报道
近期 , 继泰禾集团后,又一知名闽系房企——阳光城,在深交所正式摘牌,曾经销售额超两千亿的百强房企,最终也走向了退市结局 。
千亿闽系房企退市,负债总额超2700亿
根据阳光城(000671)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23]689号),公司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 。
据悉,阳光城股票在2023年5月15日至2023年6月9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2.1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
因触及的是交易类强制退市条款,阳光城此次没有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在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退市后,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
此外,据一季报数据 , ST阳光城账面资产总计高达2988亿元,负债总额也高达2744亿元 。扣除少数股东权益 , ST阳光城账面的股东权益为24亿元 。
资料显示,ST阳光城是以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全国化品牌企业,业务涵盖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服务三大领域 。经营模式以自主开发经营为主,开发业态包括住宅、办公和商业等,开发项目以销售为主,同时持有部分物业 。
2002年 , ST阳光城通过收购石狮新发借壳上市 。2018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金额1628亿元,跻身“千亿阵营”;2019年公司全口径销售金额2110.31亿元,进入“2000亿俱乐部”,并在同年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
而自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提出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策调整不断深化,从土地供应、信贷管理,到税收政策,均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
7月15日,ST阳光城发布了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21亿元,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57.9%~41.1%;扣非净利润亏损18亿元~24亿元,同比减少61.9%~49.2% 。对于业绩变动 , ST阳光城也表示,经营业绩亏损值主要系项目开发周期延长,费用化的借款利息增加所致 。
上市房企上演“退市潮”,今年以来已有8家房企退市,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由于地产行业整体受创,上市公司“退市潮”也在资本市场上连续上演 。据Wind数据显示,除ST阳光城外,今年以来已有7家房企退市,其中包括:ST泰禾、*ST嘉凯、*ST宋都、ST粤泰、ST美置、*ST中天、*ST蓝光 。
而对于上市房企的”退市潮“ , 上海亮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善飞在接受海报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房企退市潮的实质,是房地产行业史诗级的去产能、从资本市场历史性的大撤退 。它们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亏损难逆、化债缓慢、股价崩盘、年报难产、信仰崩塌造成的 。而这一轮房企退市风波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到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下行期的影响,销售持续低迷,部分房企资金链明显紧张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房企公开债务违约以及市场没有看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
当然 , 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对于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也是“零容忍”,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华教授认为:“退市是上市房企经营恶化的结果,也是维持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清除‘垃圾股’的必要方式 , 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过程 。经历本轮市场周期调整 , 房地产行业将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退市前,经历了26跌停板后,阳光城股价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0.37元,市值为15.32亿元,截至6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4.25万,比一季度末高出0.5万 。这意味着有超过14万投资者面临着颗粒无收的风险,对此,中银证券表示,从目前上市房企的整体情况来看,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市值占115家房地产A股公司总市值的比重仅2%,对板块影响相对有限,应当理性看待 。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利于行业加速出清 。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