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牛票到“柱子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


从黄牛票到“柱子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从黄牛票到“柱子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 , 下面内容是小动在网上替朋友找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_原题为:从黄牛票到“柱子票”“墙根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受理投诉热点分析中,网购演出票务问题榜上有名——除了已被多次点名且引发广泛热议的“退票难”之外,也提到了消费者网购演出门票遭遇“柱子票”“墙根票”等情况 。
采访人员获悉,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将就“柱子票”“墙根票”等问题与中消协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
演唱会“只闻声不见人”
所谓“柱子票”“墙根票”,是指部分演出场所不支持消费者购票时选座,观众到达现场才得知买到的座位存在视野盲区——或被柱子遮挡,或处于场馆墙角,演唱会全程“只闻声不见人” 。在很多演唱会官方报道的评论区内,不少观众都在吐槽“柱子票”“墙根票”的情况,比如:张信哲6月3日上海演唱会 , 观众花费980元购买的座位全程只能看到音响和他的腿;梁静茹上海演唱会歌迷花费千元购买门票,到达现场才发现观演视线完全被场区的大柱子遮挡住 。甚至出现了购买最高价位门票的观众位置在乐队设备的旁边,但是全程只是听得见歌手唱歌,看不见一点儿舞台,最多只能看到歌手的背影,观演体验极差 。
不少消费者都遇到包括“柱子票”“墙根票”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纷纷提出退票维权 。梁静茹上海演唱会“柱子票”事件经当地消保委介入 , 主办方负责人承诺后续会制定处置方案、解决问题 。可维权歌迷表示,一个月时间过去了,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 。
如何解决“柱子票”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型演出座位区域的确定,通常先报公安等部门审批 。如果对场馆足够熟悉的,基本不会出现所谓的“柱子票”“墙根票” 。若因为搭建的演出舞台与场馆原有设施未能有效融合或者互补,导致座位被遮挡、观演视觉效果不佳 , 有经验的主办单位,通常会为已经购票的观众换票 。一般来讲 , “柱子票”“墙根票”问题并不普遍 。业内认为 , 近期之所以被中消协点名,原因之一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 , 演出骤然增多,有不少初入市场的演出商没有相关经验,出现问题后又不能及时解决,导致消费者投诉 。
资深演出商孟伦接受北青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投诉的“柱子票”其实历来就有,比如四面台的舞台很难避免柱子的问题 。这和场馆本身的构造和设计有关 。但在他印象中,很少听说有观众投诉——如今成为热点,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 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不满意的现象进行投诉;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能促使演出商警醒和反思,对于演出行业也是一种鞭策 。
曾经策划过不少大型演出的音乐公司营销总监晓飞接受北青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音乐板块已经全线回暖,甚至进入炎热势头;消费者维权投诉的增多,反映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我们的演出市场将要迭代至新的阶段” 。
与此同时,晓飞认为,监管部门应加速制定制度和规范,重拳打击违法购票渠道,为创作者和消费者保驾护航 。“元宇宙”时代下,VR全景再现技术早已开始广泛应用,“一个演唱会几万把不会跑的椅子就摆在那,难道还不能给消费者说明细节吗?‘想不想做’决定了市场的进步与发展”,晓飞说 。
【从黄牛票到“柱子票” 演出市场“漏洞”为何层出不穷?】据采访人员了解,针对近期演出市场出现的问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将与中消协开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
评论
莫让“柱子票”成演出市场阻碍
从黄牛票到“柱子票”“墙根票”,伴随着演出市场今年的快速复苏 , 以演唱会为代表的演出票务、营销手段或者内容出入等投诉案例骤增,为演出市场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一些演出方并未积极回应,或者是回应方式“不走心”,让消费者的维权总是不了了之 。
演出市场的火热,能够促进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而应对各种投诉不力,则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进而阻碍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这个简单的道理,演出方自然不会不明白,之所以出现各种慢待,原因之一,可能是赚快钱的心态——现在是卖方市场 , 有恃无恐 。果真如此,最终伤害的,还是演出市场本身 。
提高消费者体验,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需要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更需要演出方的主体意识 。经营者要善于营销,应对问题也是演出方营销方式的“最新课题” 。
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尤为迫切:第一,购票、转赠、入场实名制急需普及和落实 , 所持门票上的信息与本人不符即无效;第二 , 公开门票购买官方通道,一切不正规的交易方式均为无效;第三,购买消费透明化,什么座位什么价格需要明确标识出来——可以借鉴铁路部门公示高铁票座位间距以及座椅样例的做法,销售演出票时公布座位位置和价格 。
不少歌手的演唱会开始实行“强实名”制度 , 效果甚佳 , 也得到网友和消费者的肯定 。至于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黄牛”问题,如今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信随着各方不懈的努力,演出消费的体验将会变得更有保障,演出行业乃至文化产业能获得更加良性的发展 。(采访人员 寿鹏寰 实习生 王佳懿)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