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古诗 观书有感古诗的意思


观书有感古诗 观书有感古诗的意思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观书有感古诗的意思,观书有感古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
4、鉴 , 镜子 。
5、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 , 用时打开 。
6、〕 ,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
7、将书比作半亩方塘 。
8、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 。
9、“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
10、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
11、〕 。
12、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
13、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 。
14、“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
【观书有感古诗 观书有感古诗的意思】15、问渠〔渠:它 , 指水塘 。
16、〕那〔那:同“哪” , 怎么 。
17、〕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
18、〕 , 为〔为:因为 。
19、〕有源头活水来 。
20、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
21、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
22、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 , 暗含哲理 。
23、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
24、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
25、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 , 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
26、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
27、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
28、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
29、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 , 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 时时补充新知 。
30、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
31、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
32、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
33、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 , 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34、问渠〔渠:它,指水塘 。
35、〕那〔那:同“哪”,怎么 。
36、〕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
37、〕,为〔为:因为 。
38、〕有源头活水来 。
39、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
40、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
41、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
42、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
43、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
44、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 , 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
45、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
46、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 , 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
47、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
48、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 , 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
49、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 , 才能达到新境界 。
50、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
51、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 , 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
52、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