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简介 象鼻山简介50字


象鼻山简介 象鼻山简介50字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象鼻山简介50字,象鼻山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象鼻山 地处于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
2、 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 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
3、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
4、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
5、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 。
6、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
7、”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
8、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 。
9、距今约1.2万年前, 地壳抬升, 漓江缩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 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 。
10、长17米, 宽9.5, 高12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
11、《象山记》载, “有石穴一, 彼此可以相望, 形圆而长, 其半入于漓水中, 水时高时下, 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
12、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 。
13、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 。
14、“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 。
15、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 。
16、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
17、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
18、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 清代改称得月楼, 已废 。
19、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
20、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 始建于宋, 亭已早废, 但远在800多年前, 围绕水月洞的命名, 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 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 。
21、原来,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 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 因洞口东向, 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 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 。
22、其后, 范成大主桂, 持不同意见, 恢复了原名, 写下《复水月洞铭》, 并镌在洞的南壁 。
23、象鼻岩 与水月洞相邻, 因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 。
24、岩高1.9米, 宽3.3米, 长约13.5米, 面积44.5平方米 。
25、岩口面江, 东向, 呈条形封闭状态, 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 。
26、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 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
27、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 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 。
28、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 有“千顷水光涵洞府”, “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
29、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 高约2米, 宽5~10米, 长52.8米, 呈扁长形, 面积约274平方米 。
30、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 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 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 。
31、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 沿石级可登上南眼 。
32、出象眼岩, 盘山道可达山顶 。
33、北眼悬崖峭壁, 无磴可通 。
【象鼻山简介 象鼻山简介50字】34、象眼岩南北两洞, 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 。
35、从左眼张望, 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 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 半城山芭历历在目; 从右眼远眺, 江波帆影, 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
36、云崖轩 宋代园林建筑 。
37、明张鸣凤《桂故》载: “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 曰云崖轩 。
38、轩废已久 。
39、”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 。
40、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 。
41、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 隐然林壑挟城陴 。
42、曾尊月洞千岩上, 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 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
43、此外,象鼻山地洞还是桂林三花酒储藏室,隔着地洞便可闻到桂林三花酒的阵阵清香.开放时间:8:30-16:40(晚上免费开放,夜景极佳,山上彩灯各异,夜游象山又是另一番风情.)门票:25元位置: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乘2路公交车至文昌桥下车后 , 过桥步行2分钟即到 。
44、57、58路免费公益车至象山公园,或者4A专线车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