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风俗

1、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 , 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 , 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 , 补虚调血、升阳健脾 。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 。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
2、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 , 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
【秋分的风俗】3、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