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的写作背景

1、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 , 在杭州呆了两年 , 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
2、既是“能不忆江南” , 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 , 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 ,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 , 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 , 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
【忆江南的写作背景】3、白居易是诗人 , 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 , 徘徊月下 , 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 , 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 , 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