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学数学能提高什么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学数学能提高什么能力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学数学能提高什么能力 ,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怎样学好数学的是十三种好习惯方法认真“听”的习惯 。
2、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 , 专心听老师讲课 , 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
3、2、积极“想”的习惯 。
4、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
5、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
6、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
7、3、仔细“审”的习惯 。
8、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
9、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 , 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
10、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
11、4、独立“做”的习惯 。
12、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
13、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
14、5、善于“问”的习惯 。
15、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 。
16、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 , 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 , 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
17、6、勇于“辩”的习惯 。
18、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 。
19、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
20、7、力求“断”的习惯 。
21、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22、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
23、8、提早“学”的习惯 。
24、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 。
25、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 , 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
26、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
27、9、反复“查”的习惯 。
28、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 。
29、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
30、10、客观“评”的习惯 。
31、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 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 。
32、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 , 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
33、1经常“动”的习惯 。
34、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新大纲强调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
35、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 ,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举实例加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画图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通过剪剪拼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 。
36、12、有心“集”的习惯 。
37、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多次犯错 。
38、为避免同一错误经常犯,有责任民的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错会诊专栏,有心计的学生建立错误的知识档案,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收集在一起,反复警示自己 , 值得提倡 。
39、13、灵活“用”的习惯 。
40、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
【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学数学能提高什么能力】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