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化石吟读后感


化石吟 化石吟读后感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化石吟读后感,化石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6 化石吟(方案A)○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
2、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
3、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
4、○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 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
5、○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
6、○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 , 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
7、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
8、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
9、○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 , 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10、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
11、”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
12、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
13、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 , 写一写 。
14、(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
15、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
16、请听老师范读 。
17、(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
18、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
19、[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
20、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本诗可分为几层 , 试概括大意 。
21、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 , 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
22、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
23、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
24、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 , 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
25、学生讨论 , 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
26、研读赏析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
27、②自主探究(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
28、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
29、)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 , 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30、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 。
31、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 。
32、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
33、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
34、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 , 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
35、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36、“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 , 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 , 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
37、③学法指导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
38、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④合作探究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 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 , 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 。
39、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a.质疑交流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
40、b.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 , 介绍某种古生物 。
41、◆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
【化石吟 化石吟读后感】42、延伸作业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点 评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
43、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 。
44、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 , 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 , 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 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45、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46、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