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华说明书 美罗华说明书不良反应


美罗华说明书 美罗华说明书不良反应

文章插图
关于美罗华说明书不良反应,美罗华说明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商品名称】 美罗华【中文名称】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产品英文名称】 Rituximab Injection【功效主治】美罗华用于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惰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2、【药理作用】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20结合 。
3、CD20抗原位于前B和成熟B淋巴细胞的表面,而造血干细胞、前前B细胞、正常浆细胞或其它正常组织不表达CD20 。
4、95%以上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20 。
5、抗原抗体结合后,CD20不会发生内在化 , 或从细胞膜上脱落进入周围的环境 。
6、CD20不以游离抗原的形式在血浆中循环,因此不可能与抗体竞争性结合 。
7、利妥昔单抗与B细胞上的CD20抗原结合后,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 。
8、B细胞溶解的可能机制包括: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作用(ADCC) 。
9、第一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外周B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 低于正常水平,6个月后开始恢复,治疗完成后9~12个月之间恢复正常 。
10、体外实验显示,利妥昔单抗可以使耐药的人B淋巴瘤细胞株对某些化疗药物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增强 。
11、【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无关于利妥昔单抗的可能药物相互作用的资料 。
12、特别是利妥昔单抗与化疗(例如CHOP)合用的相互作用尚未研究 。
13、人抗鼠抗体(HAMA)或人抗嵌合抗体(HACA)滴定阳性的患者,在接受其他诊断性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时可发生过敏反应 。
14、同时或序贯使用利妥昔单抗和其他倾向于引起正常B细胞耗竭的药物的耐受性尚未得到足够的研究 。
15、【不良反应】全身症状:腹痛、背痛、胸痛、颈痛、不适、腹胀、输液部位疼痛 。
16、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
17、消化系统: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症 。
18、血液和淋巴系统:淋巴结病 。
19、代谢和营养疾?。焊哐恰⑼庵芩住DH增高、低血钙 。
20、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肌痛、疼痛、肌张力增高 。
21、神经系统:头昏、焦虑、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易激惹、失眠、神经质 。
22、呼吸系统:咳嗽增加、鼻窦炎、支气管炎、呼吸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
23、皮肤和附属物:盗汗、出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
24、感觉器官:泪液分泌疾病、结膜炎、味觉障碍 。
25、血液和淋巴系统:凝血障碍 。
26、皮肤和附属物: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严重的大疱性皮肤反应,包括致命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莱尔综合征) 。
27、【禁忌症】美罗华,禁用于已知对美罗华?过敏的患者,以及对美罗华?的任何组分或对鼠蛋白过敏的患者 。
28、【产品规格】 500mg/50ml【用法用量】用法和使用说明,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源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 。
29、轻柔的颠倒注射袋使溶液混合并避免产生泡沫 。
30、由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或抑菌制剂,必须检查无菌技术 。
31、静脉使用前应观察注射液有无微粒或变色 。
32、利妥昔单抗稀释后通过一种专用输液管静脉滴注,适用于不卧床患者的治疗 。
33、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在具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内进行,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师或血液科医师的直接监督下进行 。
34、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的患者至少监护24小时 。
35、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止痛剂(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开始滴注前30到60分钟) 。
36、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那么还应该预先使用皮质激素 。
37、每名患者均应被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38、对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 。
39、还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
40、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 。
41、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 。
42、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
43、利妥昔单抗绝不能未稀释就静脉滴注,制备好的注射液也不能用于静脉推注 。
44、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年患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 , 每周静脉滴注1次 , 在22天内使用4次 。
45、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应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 。
46、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 , 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 。
47、化疗的其它组分应在利妥昔单抗应用后使用 。
48、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 , 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
49、以后的滴注,利妥昔单抗滴注的开始速度可为100mg/h,每30分钟增加10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
50、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不推荐利妥昔单抗减量使用 。
51、利妥昔单抗与标准化疗合用时,标准化疗药剂量可以减少 。
52、用法和使用说明,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源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 。
53、轻柔的颠倒注射袋使溶液混合并避免产生泡沫 。
54、由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或抑菌制剂,必须检查无菌技术 。
55、静脉使用前应观察注射液有无微粒或变色 。
56、利妥昔单抗稀释后通过一种专用输液管静脉滴注 , 适用于不卧床患者的治疗 。
57、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在具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内进行,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师或血液科医师的直接监督下进行 。
58、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的患者至少监护24小时 。
59、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止痛剂(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开始滴注前30到60分钟) 。
60、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那么还应该预先使用皮质激素 。
61、每名患者均应被严密监护 , 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62、对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 。
63、还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
64、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 。
65、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 。
66、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 。
67、利妥昔单抗绝不能未稀释就静脉滴注,制备好的注射液也不能用于静脉推注 。
【美罗华说明书 美罗华说明书不良反应】68、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年患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每周静脉滴注1次,在22天内使用4次 。
69、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应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 。
70、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 。
71、化疗的其它组分应在利妥昔单抗应用后使用 。
72、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 , 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
73、以后的滴注,利妥昔单抗滴注的开始速度可为100mg/h,每30分钟增加10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
74、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不推荐利妥昔单抗减量使用 。
75、利妥昔单抗与标准化疗合用时,标准化疗药剂量可以减少 。
76、【贮藏方法】 瓶装制剂保存在2~8℃ 。
77、【注意事项】循环中有大量恶性肿瘤细胞(>25,000/ml)或高肿瘤负荷(病灶>10cm)者,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应极其慎重 , 可给予其他治疗选择 。
78、应该考虑降低肿瘤负荷的预备治疗 。
79、这类患者在第1次滴注利妥昔单抗时应考虑减慢滴注速度 。
80、肺功能不全或高肿瘤负荷(见不良反应)者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
81、这些反应在临床上可能与超敏反应无法区别 。
82、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伴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发热(可能出现高热惊厥) , 寒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 。
83、还可伴随出现一些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特征 , 例如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LDH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 。
84、急性呼吸衰竭可伴有胸部X线可见的肺间质浸润和水肿 。
85、出现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见下文),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
86、少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后再次出现恶化 , 所以应严密监护这些患者,直至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87、在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后对患者继续进行治疗 , 很少导致严重的输液相关反应 。
88、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必须极其谨慎,尤其是万一出现上述严重症状和体征时 。
89、静脉滴注蛋白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样反应或其它超敏反应 。
90、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不同,典型的超敏反应常于开始滴注的几分钟内发生 。
91、过敏反应临床上可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表现相似(见上文) 。
92、在滴注利妥昔单抗的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 , 应立即使用抗变态反应的药物,如肾上腺素 , 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
93、约50%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
94、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类似流感,但大约10%的患者较严重,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 。
95、这些症状是可逆的,通常在停止静滴利妥昔单抗,并给予退热药和抗组胺药后好转 。
96、偶尔需要吸氧,静滴生理盐水,甚至可能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激素 。
97、由于滴注利妥昔单抗期间可能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所以滴注利妥昔单抗前12小时以及滴注期间应该考虑停用抗高血压药 。
98、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例如心绞痛、房扑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衰)在利妥昔单抗滴注过程中应严密监护 。
99、虽然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不会导致骨髓抑制,但在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E9/l和/或血小板计数<75×10E9/l的患者接受治疗时 , 仍应谨慎,因为在这类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的临床经验有限 。
100、利妥昔单抗曾应用于21例接受过自体骨髓移植及骨髓功能可能减低的其他风险组患者 , 并没有引起骨髓抑制 。
101、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
102、当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时,根据通常的医疗实践应定期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
103、在单独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已有严重的皮肤粘膜反应的报道,有些甚至导致致命后果 。
104、这些反应出现在开始治疗后1和13周之间 。
105、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应停止滴注利妥昔单抗,并且必须立即接受医疗检查 。
106、皮肤活检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皮肤反应并决定随后的治疗 。
107、报道的皮肤粘膜反应包括副肿瘤性天疱疮和中毒性表皮融解坏死 。
108、在这些病例中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
109、特别说明:对疫苗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诊断性试验的可能反应尚未研究 。
110、不相容性: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与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袋或输液器之间的不相容性 。
111、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未知利妥昔单抗是否损害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尽管药理学特性和迄今为止报告的不良反应中没有显示上述的不良影响 。
112、循环中有大量恶性肿瘤细胞(>25,000/ml)或高肿瘤负荷(病灶>10cm)者,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应极其慎重,可给予其他治疗选择 。
113、应该考虑降低肿瘤负荷的预备治疗 。
114、这类患者在第1次滴注利妥昔单抗时应考虑减慢滴注速度 。
115、肺功能不全或高肿瘤负荷(见不良反应)者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
116、这些反应在临床上可能与超敏反应无法区别 。
117、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伴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发热(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寒战 ,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 。
118、还可伴随出现一些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特征,例如高尿酸血症 , 高钾血症,低钙血症,LDH升高 , 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 。
119、急性呼吸衰竭可伴有胸部X线可见的肺间质浸润和水肿 。
120、出现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见下文),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
121、少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后再次出现恶化 , 所以应严密监护这些患者,直至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122、在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后对患者继续进行治疗,很少导致严重的输液相关反应 。
123、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必须极其谨慎 , 尤其是万一出现上述严重症状和体征时 。
124、静脉滴注蛋白可导致患者发生过敏样反应或其它超敏反应 。
125、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不同,典型的超敏反应常于开始滴注的几分钟内发生 。
126、过敏反应临床上可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表现相似(见上文) 。
127、在滴注利妥昔单抗的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使用抗变态反应的药物 , 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
128、约50%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输液相关不良反应 。
129、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 , 类似流感,但大约10%的患者较严重,出现低血压、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 。
130、这些症状是可逆的,通常在停止静滴利妥昔单抗 , 并给予退热药和抗组胺药后好转 。
131、偶尔需要吸氧,静滴生理盐水,甚至可能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皮质激素 。
132、由于滴注利妥昔单抗期间可能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所以滴注利妥昔单抗前12小时以及滴注期间应该考虑停用抗高血压药 。
133、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例如心绞痛、房扑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衰)在利妥昔单抗滴注过程中应严密监护 。
134、虽然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不会导致骨髓抑制,但在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E9/l和/或血小板计数<75×10E9/l的患者接受治疗时,仍应谨慎 , 因为在这类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的临床经验有限 。
135、利妥昔单抗曾应用于21例接受过自体骨髓移植及骨髓功能可能减低的其他风险组患者,并没有引起骨髓抑制 。
136、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
137、当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时 , 根据通常的医疗实践应定期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
138、在单独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已有严重的皮肤粘膜反应的报道,有些甚至导致致命后果 。
139、这些反应出现在开始治疗后1和13周之间 。
140、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应停止滴注利妥昔单抗,并且必须立即接受医疗检查 。
141、皮肤活检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皮肤反应并决定随后的治疗 。
142、报道的皮肤粘膜反应包括副肿瘤性天疱疮和中毒性表皮融解坏死 。
143、在这些病例中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
144、特别说明:对疫苗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诊断性试验的可能反应尚未研究 。
145、不相容性:未观察到利妥昔单抗与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袋或输液器之间的不相容性 。
146、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未知利妥昔单抗是否损害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尽管药理学特性和迄今为止报告的不良反应中没有显示上述的不良影响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