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拼音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拼音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拼音 ,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 , 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
2、 金谷俊游 , 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
3、 长记误随车 。
4、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
5、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
6、 西园夜饮鸣笳 。
7、有华灯碍月 , 飞盖妨花 。
8、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
9、 但倚楼极目 , 极见栖鸦 。
10、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
11、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
12、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
13、前三句梅花渐稀 , 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 , 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
14、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
15、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
16、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
17、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
18、曾任秘书省正字 , 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
19、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
20、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21、工诗词 。
22、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
23、诗风与词风相近 。
24、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
25、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26、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 。
27、云树绕堤沙 。
2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29、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 竞豪奢 。
30、 重湖叠巘清嘉 。
3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3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33、千骑拥高牙 。
34、乘醉听萧鼓 , 吟赏烟霞 。
3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36、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37、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
38、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39、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40、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
41、钱塘,即杭州 。
42、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
43、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
44、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45、“烟柳画桥” ,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 ,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
46、“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
47、“参差”为大约之义 。
48、“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
49、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
50、“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51、“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
52、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
53、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
54、“市列”三句 , 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 , 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55、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
56、“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 , 暗写商人比夸争耀 , 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
57、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
58、西湖 , 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
59、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
60、叠山 , 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
61、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
62、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
63、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 , 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
6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
6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
66、“泛夜”“弄情” , 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
67、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
68、“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69、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
70、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
71、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
7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73、”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
74、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
75、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拼音】76、“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
77、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78、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
79、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
80、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
81、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
82、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 , 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
83、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84、 【赏析二】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85、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 , 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
86、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
87、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88、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
89、“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
90、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
91、”“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 , 繁华富庶 。
92、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
93、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
9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95、”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
96、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 , 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 , 微风过处 , 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
97、“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 , 未必是确数 。
98、“云树绕堤沙 , 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 。
99、”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
100、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
101、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
10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103、”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
104、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
105、“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
106、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 , 更在人美 。
107、“重湖叠巘清嘉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108、”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堪称千古丽句 。
109、“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 , 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
110、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
111、“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
112、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 , 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
113、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114、”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
115、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
11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
117、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
118、“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 , 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
119、“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
120、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
121、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122、”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
123、闲暇时,品酒赏音 , 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
124、“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
125、”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
126、“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
127、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ń旁疲?《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128、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 , 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
129、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
130、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
131、两个四字对句 , 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
132、“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 。
133、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 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
134、”“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
135、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
136、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 , 作出形象的说明 。
137、“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 。
138、”远望去,垂柳含烟 , 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
139、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 , 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 , 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
140、“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
14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 。
142、”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
143、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
144、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 , 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
14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146、”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
147、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 , 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
148、“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
149、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
150、“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151、”湖外有湖 , 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
152、“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
153、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
154、“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
155、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 , 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
156、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157、”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
158、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
159、“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 , 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
160、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 , 在月夜下荡漾 。
161、“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
162、“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
163、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
164、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 。
165、”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
166、闲暇时,品酒赏音 , 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
167、“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
168、”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
169、“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 , 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
170、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ń旁疲?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17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 。
172、云树绕堤沙 。
17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17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175、 重湖叠巘清嘉 。
17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17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嬉嬉钓叟莲娃 。
178、千骑拥高牙 。
179、乘醉听萧鼓 , 吟赏烟霞 。
180、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181、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
182、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 , 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
183、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
184、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 , 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
185、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
186、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
187、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 , 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
188、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
189、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190、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
191、 开头三句 , 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192、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193、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
194、钱塘,即杭州 。
195、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
196、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
197、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198、“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
199、“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 , 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
200、“参差”为大约之义 。
201、“云树”三句 , 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
202、一个“绕”字 , 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
203、“怒涛”二句 , 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204、“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 , 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
205、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
206、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
207、“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208、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
209、“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 , 暗写商人比夸争耀 , 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
210、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
211、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
212、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
213、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
214、湖山之美 , 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
215、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
216、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 , 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
21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
218、“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
219、“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
220、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
221、“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222、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
223、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
224、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
225、“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
226、”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
227、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
228、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229、“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
230、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231、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
232、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 , 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
233、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
234、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 , 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
235、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
236、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237、 望海潮·洛阳怀古 望海潮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
238、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
239、 长记误随车 。
240、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
241、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
242、 西园夜饮鸣笳 。
243、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
244、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 , 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
245、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
246、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
247、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
248、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
249、前三句梅花渐?。?冰河解冻 , 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
250、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
251、记忆越是美好 , 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
252、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
253、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
254、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
255、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
256、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 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257、工诗词 。
258、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 , 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
259、诗风与词风相近 。
260、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
261、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 , 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答者:蜣螂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6-14 20:23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 , 三吴都会 , 钱塘自古繁华 。
26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263、云树绕堤沙 。
264、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26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266、 重湖叠巘清嘉 。
26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268、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269、千骑拥高牙 。
270、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
271、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272、 【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273、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 , 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
274、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275、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 , 揭示出所咏主题 。
276、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
277、钱塘,即杭州 。
278、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
279、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
280、自“烟柳”以下 , 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281、“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
282、“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 , 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
283、“参差”为大约之义 。
284、“云树”三句 , 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 , 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
285、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
286、“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287、“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 , 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
288、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
289、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
290、“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291、珠玑、罗绮 , 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
292、“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
293、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
294、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 , 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
295、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
296、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
297、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
298、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
299、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
300、“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 , 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
30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
302、“泛夜”“弄情”,互文见义 , 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
303、着一 “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 , 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
304、“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305、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
306、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 , 一派暄赫声势 。
307、笔致洒落 , 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
30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309、”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
310、凤池 , 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
311、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312、“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
313、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314、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
315、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
316、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
317、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
318、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
319、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 , 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320、 望海潮 望海潮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
321、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322、(仄)仄仄平平 。
323、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
324、(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325、 * 平平仄仄平平 。
326、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
327、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328、(仄)仄仄平平 。
329、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
330、(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331、△△(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332、) 说明:望海潮词牌,一百零七字 , 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
333、 望海潮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1都会,钱塘2自古繁华 。
334、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 参差十万人家 。
335、云树绕堤沙 。
336、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337、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竞豪奢 。
338、 重湖叠巘3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339、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嬉嬉钓叟莲娃 。
340、千骑拥高牙4 。
341、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
34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5夸 。
343、 全部注释 1.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
344、五代吴越建都于此 。
345、 2.钱塘:即杭州,古属吴郡 。
346、 3.重湖叠巘:西湖以白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称重湖 。
347、叠巘:指层层叠叠的山峦 。
348、 4.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
349、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
350、 5.凤池:即凤凰池,为皇帝禁苑中池沼 。
351、词中泛指朝廷 。
352、 在词史上,柳永是较早把城市题材写进词里的人 。
353、如他的《抛球乐》便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盛景象、芳郊名园的歌舞嬉戏和茶楼酒馆的解貂买醉,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堪称词中的"清明上河图" 。
354、北宋范镇曾很有感慨地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祝穆《方舆胜览》引) 。
355、可见柳永在都市题材上的开拓之功 。
356、 这首《望海潮》是他城市词中的扛鼎之作 。
357、罗大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