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r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r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r,李叔同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
2、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 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
3、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
4、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
5、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
6、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
7、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
8、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
9、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
10、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墨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
11、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
12、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
13、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 , 主编《文美杂志》 。
14、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
15、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
16、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 , 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
17、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
18、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
19、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 。
20、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 。
21、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
22、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 。
23、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 。
24、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 。
25、《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 。
26、《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 。
27、《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
28、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 , 青年时致力于临碑 。
29、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 。
30、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 , 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 。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r】31、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 , 自辟蹊径 。
32、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
33、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