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诗 的大意 静夜思的大意有哪些


静夜诗 的大意 静夜思的大意有哪些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静夜思的大意有哪些,静夜诗 的大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2、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
3、【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4、2.疑:怀疑,以为 。
5、3.举头:抬头 。
6、【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
7、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
8、【赏析一】: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9、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10、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
11、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
12、“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
13、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14、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
15、“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
16、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
17、“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
18、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
19、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
20、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
21、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 , 一气呵成 。
22、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
23、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 , 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
24、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
25、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
26、【赏析二】:《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 , 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 , 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27、”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 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
28、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
29、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
30、也许 , 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 , 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 , 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 , 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 。
31、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 , 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 。
32、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 , 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 。
33、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 , 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
34、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 。
35、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
3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37、”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 , 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 。
38、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 , 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 , 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 , 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 , 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 。
39、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
40、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
41、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
42、【赏析三】: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
43、”(《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
44、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
45、”(《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 , 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
46、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
47、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
48、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 , 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
49、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
50、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
51、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5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
53、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
54、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
55、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 , 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
56、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
57、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 , 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
58、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 , 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
59、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
60、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
61、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
62、它的内容是单纯的 , 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
63、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
64、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
65、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 , 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
66、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67、【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
68、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69、境是境 , 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
70、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静夜诗 的大意 静夜思的大意有哪些】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