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工作总结10篇

【减负工作总结10篇】

减负工作总结10篇

文章插图

减负工作总结:
“减负提质”这个话题或许并不新鲜,但似乎从提出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我们喊了很多年“减负”“减负” , 各种形式的“减负”也确实层出不穷 。然而 , 究竟什么是“减负”
1、学业负担
学业负担重有很多原因 。首先,教学重知识轻能力 。相信学生的课本知识越多,素质越高 。在教学中,他们不注重重点,多讲多练 , 企图提高学生的应试潜力 。这是基于对知识价值的错误理解,认为只有多学习课本知识才能有完美的未来 。所以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增加越来越多的课业负担 。但是,很多事实证明,过度学习是无效的 。只有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知识才能对主人有用 。目前中国教育普遍存在“学习过剩”现象,即学生学到了很多无用的知识 。这是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二是“以拙代巧”的教学方法,有些老师不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成本,以“大投入”换取“小产出”换取考试保险,从而造成过度的过度学习 。
学校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家长的认同,社会的认可,上级的评判,尤其是前两者,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升学人数上 。同时 , 在教育评估机制不健全的今天 , 升学率也是上级部门评估过程中的主要指标 。尽管招生部门一再扩招 , 升学现象还是跨过了“独木桥”,升学考试分数成为过桥的唯一通行证 。如果入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和学生都会被打入“冷宫”,升学率成了学校荣誉和地位的代名词 。学校的工作不得不处处围绕升学展开,学生的出勤成了一场以入学为起点,以入学为终点的“马拉松” 。从孩子入学的那一天起,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就承载着父母沉甸甸的期望 。升学压力大,引发了学校、老师、家长的各种政策 。学生的书包和大脑 , 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沉重灌输下,是那么的沉重 。
2.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取得实效 , 教育部有关人士提醒 , 在"减负"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防止工作的片面性 。一是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第二,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关系 。第三,要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负担的实质,把握好度 , 注意防止工作的片面性,既不能把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不落到实处 , 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
“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降低教学质量 。必要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动力,过重的负担则会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阻力 。“减负”就是要减轻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淘汰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课堂45分钟有质量 。
3、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材料和考试方法,是“减负”工作的重要材料 。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而是减少考试次数,改革考试材料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考试 。没有考试 , 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不利于教与学 , 也不利于学校相应调整教学方法 。考试是及时反馈教学状态的手段 , 而不是目的 。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会废除考试 。关键是怎么考,要把握好考的度 。
在“减负”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在减轻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积极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
以上说明了减负工作的总结 。这里分享十篇 ,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