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 流血五步


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 流血五步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布衣之怒 流血五步,布衣之怒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秦王曰王怫然怒 ,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
2、”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3、”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
4、”全文如下: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5、”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甚善 。
6、虽然 , 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
7、”秦王不说 。
8、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
9、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10、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 。
11、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12、”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
13、”秦:“布衣之怒 ,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
14、”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15、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
1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
17、若士必怒 , 伏尸二人 ,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 。
18、”挺剑而起 。
1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
20、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21、”【译文】秦王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换?。?这非常好 。
22、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着它 , 不敢换掉 。
23、”秦王很不高兴 。
24、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
25、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秦国消灭了韩国和魏国 , 只有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
26、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换,他却违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 , 不是这样的 。
【布衣之怒 布衣之怒 流血五步】27、安陵君从先王手里继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换掉的,何况只是五百里?”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可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说:“我没听说过 。
28、”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
29、”唐雎说:“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 。
30、当专诸刺杀王僚时,慧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 , 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 。
31、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 , 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 。
32、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 , 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 。
33、”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 。
34、秦王脸色大变,挺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这样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凭着五十里土地安然无事 , 只是因为有先生在啊 。
35、”【评析】唐雎的浩然正气、慷慨陈词使他流芳百世 。
36、他在论辩时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骄狂的秦王 。
37、他的这种仗义执言,就是借助道义的力量 , 传播勇气与正义,令一切利诱威逼相形见绌,他赋予论辩以正义凛然的人格魅力,把宣传真理与弘扬正气融为一体 , 使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到弘扬,使人的个性风采、精神世界得到了展示 。
38、这正是论辩决胜的法宝 。
39、唐雎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的正义之气,和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服精神 , 使他的人格显得无比伟大、使他的论辩显得无比有力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