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小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小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小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顾茅庐 --------------------------------------------------------------------------------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刘备听谋士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学才兼备,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 。
2、恰巧诸葛亮那天出门在外 , 刘备失望地回去了。
3、 不久 , 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
4、没想到诸葛亮又是出外闲游 。
5、张飞是个急性子,本来他就不愿意再去,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
6、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的来意,然后就回去了 。
7、 虽然,刘备回去了,可是他请诸葛亮的心并没有改变 。
8、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
9、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 , 不用去了 。
10、张飞很鲁的说:"让我一个人去,如果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
11、"刘备很生气的把张飞责备了一顿 。
12、 刘备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 。
【历史典故小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3、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在那里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坐下来谈话,恳请他替国家做事 。
14、助他一臂之力 。
15、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了 , 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
16、 "三国演义"把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
17、后人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
18、 范仲淹 --------------------------------------------------------------------------------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
19、 在他2岁时父亲就死了,与母亲相依为命 。
20、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很有志向 。
21、一日复一日的冷饭和咸菜 , 也不能让他忘记昼夜苦读 。
22、付出的总会有回报,范仲淹在学到许多知识的同时,还养成了艰苦意识和勤俭作风 。
23、 范仲淹的博学帮助他考中进士 。
24、后被调往泰州做盐仓监官,深入群众中,投入到重修海堤的工作中 。
25、在极其艰苦的努力之后 , 保障老百姓生活的大堤修建起来了,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将大堤称为"范公堤" 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就是范仲淹提出的一个改革方岸 。
26、为官期间敢于和恶势力斗争 。
27、为了弹劾吕夷简 , 他亲手绘制了一份"百官图"讥讽吕夷简的专权 。
28、由于权贵的阻挠,范仲淹许多抱负未能实现 , "庆历新政"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多 。
29、 范仲淹多次遭贬,但从未也放弃自己的抱负 , 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胸怀,其中的一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0、最能描述他的一生 。
31、 孟母三迁 --------------------------------------------------------------------------------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32、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
33、孟母很有教养 , 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
34、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 。
35、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 , 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 。
36、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 , 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
37、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 。
38、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 。
39、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 , 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 。
40、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 , 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 。
41、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 。
42、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 , 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 , 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
43、 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 , 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
44、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 。
45、"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