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粒子 反粒子阵

【反粒子 反粒子阵】

反粒子 反粒子阵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反粒子阵 , 反粒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物质的期待与现实杰拉德·史密斯认为,反物质能够带来解决问题的办法 。
2、反质子和正电子一类反物质,就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 。
3、在各种各样的粒子中 , 存在着一类除电性相反而具有共同性质的反粒子 , 各种成对的粒子与反粒子一旦相遇,在释放出γ射线和π中间子及极大能量的同时将同归于尽 。
4、杰拉德·史密斯注意到成对的粒子与反粒子消失时释放的极大能量,理论上说,粒子与反粒子消失时产生的能量是核裂变和核聚变的100倍 。
5、要把一般质量为1000千克的宇宙飞船加速到0.1倍光速,经计算只需9千克的反物质燃料就够了 。
6、不过情况并不这么乐观 。
7、问题之一是 , 怎样才能把反物质富集起来 。
8、杰拉德·史密斯在其中从事研究的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那里的巨型加速器中 , 10分钟里产生10亿个反质子 。
9、然而反质子以0.1倍光速(不可思议的高速)飞迸,要捕捉住它们谈何容易 。
10、史密斯在反质子的前方设置全金属箔和气体,以降低反质子的速度,力图将反质子封闭在一个用磁场构成的容器内 。
11、如果他成功了 , 10分钟里就能富集到100万个左右的反质子 。
12、遗憾的是,100万个反质子作为火箭燃料实在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而且这项工作得不断反复进行,即便如此仍存在两个难题 。
13、首先 , 反物质是带电性的粒子,彼此会产生排斥力,反物质的密度越高,用来约束反物质的磁场强度就越大,这就需要能让磁场强度之大超乎想象的超导材料,于是杰拉德·史密斯想到 , 让反质子与质子结合“制造”反氢原子 , 由于反氢原子不带电荷,就不需要形成超强磁场的超导材料了 。
14、1996年1月,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速器,成功地制造出反氢原子 。
15、他们让反质子以高速运动,与氙气碰撞产生电子和正电子,在正电子与反质子速度相当的情况下,就能组成反氢原子 。
16、在他们的实验中,反氢原子约存在了40纳秒(1纳秒为十亿分之一秒) 。
17、其次是数量的问题 。
18、即使建造高效率、规模巨大的反物质生产厂,要生产1克反物质就需要长得异乎寻常的时间 。
19、前面提到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制造反氢原子,在三个星期的实验中只制造出9个,即使有了杰拉德·史密斯提出的10年内或许能问世的设施,每年也只能生产出1微克反物质,要把9千克反物质火箭燃料弄到手,必须得90亿年 。
20、90亿年后,人类打算前往的目的地恒星还存在与否都不好说了 。
21、看来只利用反物质让火箭飞行的念头得放弃了 。
22、杰拉德·史密斯又提出,能否把反物质利用于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呢?如果利用反物质就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让火箭便于搭载 。
23、利用反物质连续几天引发每秒钟一次相当150吨TNT当量的小爆炸,三年时间就可以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冥王星 。
24、用太阳帆不可能实现太阳系外飞行杰拉德·史密斯的设想说到底 , 都是依靠使用燃料的火箭实现恒星际宇宙飞行 。
25、对他的设想提出质疑的人们中有一个人便是波普·佛沃德 。
26、波普·佛沃德受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委托,进行利用反物质可行性的研究 。
27、反物质火箭必须使搭载的反物质发生反应,将超高温能量向火箭后方喷出 。
28、波普·佛沃德的结论是,对反物质火箭来说,火箭的质量和发动机的耐热性是根本问题所在 。
29、1960年 , 佛沃德第一次提出了撑开巨大的铝箔制成的帆,利用太阳风推进飞行——“乘坐”从太阳不断喷发出的带电粒子流,也就是“坐蹭车”的“太阳帆”的构想 。
30、但是利用太阳帆在恒星际间飞行存在重大的缺陷 。
31、离开太阳系后 , 带电粒子流便变得稀薄,宇宙飞船在“无风”的状态下会停驶,利用太阳帆前往其他恒星显然是不可能的 。
32、对激光束寄以厚望稍后,佛沃德了解到利用红宝石产生的激光比太阳光更明亮,于是他又产生了一个新念头:用激光束鼓起宇宙飞船的光帆由此获得推进力 。
33、由于激光束几乎不会发散,激光束可以从太阳系中射出,所以能够实行必要的操纵和管理,设备的更新也有了可能 。
34、更重要的是,宇宙飞船再没有搭载燃料的必要了,宇宙飞船便能造得更轻 。
35、在加速到亚光速的情况下,宇宙飞船的质量不大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
36、为了把宇宙飞船送至半人马座γ星,得用激光束加速约一年,使宇宙飞船的速度达到光速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后切断激光束,宇宙飞船转入惯性飞行 。
37、在接近半人马座γ星时,光帆的外圈逐次断开 , 形成同心圆状的三部分,把光帆的最外侧移至宇宙飞船的前部 , 同时再次发射强大的激光束,于是宇宙飞船后部的光帆便被罩在强光之中 , 宇宙飞船便获得了制动力 。
38、当然 , 来自宇宙飞船身后的激光束仍照射在光帆上构成推进力 。
39、但是宇宙飞船外侧的光帆面积是内侧两个光帆面积的9倍 , 制动力比推进力起到更大的作用 。
40、对半人马座γ星的探测结束准备踏上归途,处在中间的环状光帆被取下 , 此时光帆仍在反射激光束,并使宇宙飞船获得与来路相反的推进力得以飞返地球 。
41、巨大光帆的设想现实吗?美中不足的是,虽然具有无须搭载燃料的优点,但是宇宙飞船依靠激光束获得的推进力实在小得无济于事,于是优点便被这缺陷抵消了 。
42、要利用激光束来实现恒星际飞行,就必须有更强有力的激光束,光帆也必须大得超出想象 。
43、佛沃德认为,在水星轨道上利用太阳能设置约1000台激光发射装置 , 如果把这些激光束用巨型装置合为一股 , 那么不开发巨型激光发射装置也行 。
44、不过要获得必要的推进力,理想的激光发射装置要比现在利用太阳能的激光发射装置强大1000亿倍!而且还得在土星附近设置巨大的透镜 , 以纠正激光束的发散 。
45、光帆的直径必须达到1000千米之巨,真是一个想入非非的计划 。
46、但是佛沃德说,若不从大处着眼就会一事无成 。
47、对于佛沃德的雄心壮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数学家埃得·贝尔布鲁诺说了这么一番话:“即使让质量为1000千克的无人探测器飞行,就需要直径1000千米的光帆和巨大的透镜,这不过是异想天开 。
48、”粒子束对单程飞行有效?贝尔布鲁诺强调 , 利用激光束的设想存在难以解决的难题,他更关心粒子束 。
49、重粒子,比如质子,它没有光的速度却有质量,对于推进力而言 , 有质量的质子比没有质量的光子更有效 。
50、提出“粒子束设想”的是霍普·萨普林和达纳·安得留,他们说,宇宙飞船的光帆采用超导体制成的巨环更有效 。
51、超导体环可形成面包圈状的磁场,粒子束射向磁场就会产生推进力 。
52、可用在小行星上设置的核聚变反应堆 , 超高温加热而等离子体化的气体,向一定方向喷射获得粒子束 。
53、粒子束的缺点是很容易扩散——由于粒子之间彼此碰撞使粒子束扩散 , 距离增大效率就会降低 , 但是仍比激光束更具推进力 。
54、根据安得留的计算,他的“粒子束设想”只需使用佛沃德构想所需能量的六分之一,就能把载人宇宙飞船加速到三分之一的光速 。
55、不过,他也遇到了难题——宇宙飞船的乘员必须耐受高达1000g的加速度 。
56、在“粒子束设想”中还有一个重大的不足,前往恒星这样遥远的地方,根本不可能传递能量 , 也就是说有去无回 。
57、安得留自信地说 , 虽说是“自杀”,估计还是会有志愿者的 , 毕竟有了新发现,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 。
58、不过,安得留被怀疑有“封闭恐惧症”的倾向,他本人恐怕是不会去当志愿者的 。
59、余下的难题和形形色色的构思贝尔布鲁诺坚持认为,目前用粒子束发送无人探测器是可能的 。
60、贝尔布鲁诺现在正在构想针尖大小的探测器,要是探测器只有1克质量,以亚光速飞行,质量就是增加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
61、但是针尖这么小的东西要是丢失不见了怎么办呢?能在那上面搭载通讯装置什么的吗?难题不少 。
62、此外,也有人提出了利用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以及使用反重力让时间发生弯曲高速移动等方案 。
63、近来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方案更是层出不穷 。
64、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恒星际宇宙飞行本质上是不可能的,这也说明 , 我们还没有掌握能实现这一梦想的具体知识和技术,人类还得像以往那样探索相当长的时间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