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意思 毫无概念的意思


概念的意思 毫无概念的意思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毫无概念的意思,概念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概念的释义: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2、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
3、概念[ gài niàn ] 详细解释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4、人类在认识过程中 , 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 。
5、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
6、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 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
7、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
8、李大钊 《俄罗斯文学与革命》:“十九世纪前半期之诗人,对于自由仅有暧昧之概念 。
9、” 拓展资料造句这篇论文概念明晰,说理透彻,是一篇好文章 。
10、2、凡是具体的概念都是从事物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 。
11、3、这本书对概念的解释含混不清,使人费解 。
12、4、这种功能天衣无缝地扩展了根据组进行定制的概念 。
13、5、意思传达不妥 , 概念传达不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爱无中生有的人,一个歪曲事实的人 。
14、下面引用四段代表性的论述,这些论述对语义及概念体系研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历史状况论述给出了比较准确的概括 。
15、论述1:假定语言L的全部表达式组成集合W={E1,E2,…En…},怎样确定各个Ei的所指U={M1,M2, …Mn…}?怎样确定各Ei和各Mi之间的关系,亦即怎样确定映射法则(E)R(M) , 使W映入U和使U映入W?……然而W的成员的所指却更为缥渺多变,甚至无迹可求 。
16、因为我们不知道U中有哪些基本单位,也不知道有哪些复合单位,所以,我们不知道U是不是可列集,甚至也不知道怎样列举U的各个成员以及U的成员应该用何种方式去表示 。
17、论述1里的“假定语言的全部表达式组成集合W”显然是论述者心目中的语言空间,而“各个Ei的所指U”是论述者心目中的语义空间 。
18、这两个空间存在映射关系,这一观点论述者是非常明确的 。
19、但是 论述者认为 这个W空间(语言空间)缥缈多变,而那个U空间(语义空间)更为缥缈多变 。
20、为什么?因为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知道”:一个不知道(注:指引文里的第一个“不知道”语句,下同),两个不知道,三个不知道,四个不知道 , 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不知道 , 总共是五个不知道 。
21、可以看出 这位论述者对语言空间W和语义空间U的研究前景都持悲观态度 , 更不用说两空间的相互映射了 。
22、论述2:语义场分析和义素分析提出了一些而不是全部语义分析维,只能用于有限的语义空间,用于全部词语还远远不能胜任 。
23、论述2不象论述1那样高屋建瓴,但比较中肯,可以说反映了语义学界的一种共识 。
24、论述3:现代语法研究都遵循着从言语求取语言法则的研究途径言语 =>言语(传统语文学)言语 =>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语言学)言语 =>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学)论述3对20世纪语言学研究主流的概括比较准确,现代语法研究确实都遵循着从言语求取语言法则的研究途径,这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基本共识 。
25、但这里应该补充一点,那就是论述3中关于“传统语文学”的论点并不公正,特别是对中国的训诂学,看来论者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了解很少 。
26、这个问题虽然与本论题有密切联系,但该论点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这里就不作进一步讨论了 。
27、从论述3可以清楚看到 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是不涉及语义和概念体系的 。
28、在90年代我国语言学界感受到了这一不足,多位学者提出了语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说,还有学者提出了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说 。
29、三平面说和小三角说都是对摩里斯的语言三维度说的回归 , 是语言研究目标的重大转向与进步 。
30、但这一转向在我国还基本处于方法论的探索期,语法、语义和语用三维度的实际研究并没有冲出原来的“自成独立王国”状态 。
31、论述4:1. 语言规则描述的是规范的语言现象 , 而实际的语言材料不都是合乎规范的 。
32、2. 语言规则实际只是在统计意义上是成立的 。
33、几乎所有语言规则都不能百分之百适用于一切语言事实 。
34、3. 语言规则往往只能描写语言现象的主要方面 ,  而细微的语言现象往往覆盖不了 。
35、论述4的3项论点在语言学界和计算语言学界都享有极大程度的共识 。
36、论述4看起来几乎是无懈可击 , 与论述1有异曲同工之妙 。
37、基于上面的4项论述 , 本论题可以说是处在前景相当暗淡的状态 。
38、论述1等于说:语义及其概念体系基本处于缥缈状态,而且也很难改变这个状态 。
39、论述2通过语义研究的一个侧面申述了对论述1的支持态度 。
40、论述3干脆把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定位在语言的形式结构,对语义采取明智的回避策略,或作为句法分析的补充 。
41、论述4的统计转向主张十分明确,对语法学研究表面上采取了彬彬有理的态度 , 但“规则必有例外,实用价值有限”的中心论点是坦率的,这等于说作为语言学一部分的所谓“语义及其概念体系”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
42、这就是本论题在上世纪末面临的状况,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
43、规则之路确实很困难,但是科学探索总是在知难而进 。
44、实际上 几十年来 人们不断从五个方面来努力改变上面所说的困境 。
45、一是语言学研究向上述三平面的扩展,特别是语用学转向 。
46、第二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第三是内涵逻辑语义学的进展,第四是词语网络研究的发展,最后是HNC的探索,它是对中国训诂学和以Schank先生为代表的先行探索的继承和发展 。
47、概念concept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
48、概念的辩证法是指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
49、对概念的辩证本性的研究,是辩证逻辑的主要内容 。
50、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概念 , 这些概念的真理性又要返回实践中接受检验 。
51、如此循环往复,是人的认识日益接近于客观现实的一般途径 。
52、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 。
53、概念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 。
54、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
55、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前科学思维时期的日常生活概念 。
56、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 , 通常是作为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
57、科学思维中运用的概念即科学概念 , 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而且它总是处于特定的理论系统之中,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
58、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 , 往往形成不同内容的科学概念 。
59、不同的学科对于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内容的科学概念,而在同一学科的不同理论中,对于同一事物也会形成不同内容的科学概念 。
60、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 即科学概念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无条件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条件的 。
61、概念总是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 , 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
62、这种发展的过程或是原有概念的内容逐步递加和累进,或是新旧概念的更替和变革 。
63、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
64、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辩证运动,概念就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 。
65、概念还必须是灵活的、往返流动的和相互转化的,是富有具体内容的、有不同规定的、多样性的统一 。
66、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中,在概念的不断更替和运动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无数转化中实现的 。
67、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概念间的相互依赖、对立和转化,是永恒运动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近似反映,因而存在着具有客观意义的概念辩证法 。
68、概念既定义,范畴,可以说概念是意思的充分条件,既意思包含在概念之内,概念的外延大于意思.从哲学角度讲,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个别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
69、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 , 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
70、比如从白雪 , 白纸,白马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到“白”的概念 。
71、而意思,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含义 。
72、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这两个词相差悬殊 。
73、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口语中 , 也常常把它们通用 。
74、如:化学的概念是什么?化学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某某是什么意思和某某的概念也就差不多是一回事情,当然,概念更显得正式些 。
【概念的意思 毫无概念的意思】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