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全诗


何以解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全诗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全诗,何以解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短歌行对酒当歌[3] ,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4],去日苦多[5] 。
2、慨当以慷[6],忧思难忘 。
3、何以解忧[7]?唯有杜康[8] 。
4、青青子衿[9],悠悠我心[10] 。
5、但为君故[11] , 沉吟至今[12] 。
6、呦呦鹿鸣[13],食野之苹[14] 。
7、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15] 。
8、明明如月,何时可辍[16]?忧从中来[17],不可断绝 。
9、越陌度阡[18],枉用相存[19] 。
10、契阔谈宴[20] , 心念旧恩[21] 。
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12、绕树三匝[22],何枝可依[23]?山不厌高 , 水不厌深 。
13、周公吐哺[24],天下归心[25] 。
14、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
15、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
16、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
17、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
18、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
19、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
20、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
21、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 , 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
22、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
23、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
24、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 , 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
25、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
26、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
27、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乐府诗集》【注释】[1]《短歌行》是乐府旧题 。
28、曹操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 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
29、[2]曹操(155-220) , 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
30、汉末为丞相,封魏王 。
31、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
32、诗现存二十余首,均为以旧调旧题写新内容的乐府歌辞 , 或反映社会动乱,或抒写个人抱负,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
33、后人辑有《魏武帝集》,近人黄节作注 。
34、中华书局编有《三曹资料汇编》 。
35、[3]当:对着 。
36、 [4]朝露:早晨的露水 。
37、这里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暂 。
38、 [5]去日:过去的日子 。
39、苦多:恨多 。
40、苦:感到痛苦、烦恼 。
41、 [6]慨当以慷:慨而且慷 。
42、 慨慷:义同"慷慨" 。
43、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理想而内心产生不平静的感情 。
44、[7]何以解忧:用什么东西来解除我的忧愁呢? [8]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 。
45、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
46、[9]衿:同"襟",古称衣服的交领 。
47、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
48、 [10]悠悠:长 。
49、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
【何以解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全诗】50、以上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用以表示对贤才的思念 。
51、 [11]君:指所思念的贤才 。
52、[12]沉吟:沉思吟味 。
53、意谓整日在心头回旋 。
54、 [13]呦呦:鹿鸣声 。
55、 [14]苹:艾蒿 。
56、嫩叶有香气 。
57、其干叶制成艾绒 , 用于针灸 。
58、[15]瑟、笙:两种乐器名 。
59、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 。
60、《鹿鸣》篇原是宴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 。
61、[16]?。╟huò绰):停止 。
62、谓求贤而不可得 。
63、 [17]中:中心,内心 。
64、 [18]"越陌"句:这句说客人远道来访 。
65、阡、陌:都是田间的道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 。
66、 [19]枉用相存:枉劳存问 。
67、枉:屈驾 。
68、用:以 。
69、存:问候 。
70、[20]契(qiè挈)阔:聚散 。
71、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
72、 [21]旧恩:旧日的情谊 。
73、以上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别的朋友远道归来 。
74、[22]匝(zā扎):周 。
75、 [23]以上四句以乌鹊喻贤才,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 。
76、[24]周公:姬旦 。
77、周武王之弟 , 虚心招纳贤才 , 辅佐成王治理天下 。
78、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
79、《韩诗外传》卷三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80、"意思是说,周公忙于接待天下贤士,连洗头、吃饭都没有时间 。
81、[25]以上四句说贤才应多多益善,以周公的求贤若渴来表明自己同样有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心思 。
82、【作品详解】《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
8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84、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
8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86、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
87、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
88、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
89、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 , 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
90、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 , 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 , 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
91、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
92、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 , 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
93、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 , 发愁时间过得太快 , 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
94、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
95、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
96、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 , 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
97、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
98、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
99、“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
100、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
101、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
102、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
103、‘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
104、”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 。
105、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
106、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
10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108、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
10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110、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111、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
112、“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113、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
114、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 , 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
115、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 , 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 , 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 , 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 。
116、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
117、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 , 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 , 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
118、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 , 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 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
119、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
120、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
121、本来在《诗经》中 , 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 。
122、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
12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
12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125、契阔谈? , 心念旧恩 。
126、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
127、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 。
128、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 , 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
129、前四句又在讲忧愁 , 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 。
130、表面看来 , 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
131、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
132、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 。
133、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 。
134、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
135、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
136、月明星?。谌的戏桑?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137、“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 。
138、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 , 喻客子无所依托 。
139、”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
140、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 , 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
141、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
142、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 。
143、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
144、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 , 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
145、“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 武王之弟 ,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146、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147、”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 , 有时洗一次头 , 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
148、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
14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
150、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 , 士不北走 , 则南驰耳 。
151、分奔蜀吴,栖皇未定 , 若非吐哺折节 , 何以来之?山不厌土 , 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 , 故天下归心 。
152、”(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
153、[编辑本段]【作品评析】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 , 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
154、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 。
155、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
156、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
157、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
158、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 , 庄重典雅,感情充沛 。
159、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 。
160、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
161、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 , 并要借酒来浇愁 。
162、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 , 仿佛要放浪形骸 , 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 。
163、“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 , 富有哲理 。
164、 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
165、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 。
166、“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167、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 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 。
168、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
169、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 , 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
170、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 。
171、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
172、“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 , 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
173、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 , 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 , 强调和照应第二节 。
174、如此强调照应 , 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 。
17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 , 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
176、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 。
177、“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 , 也有比喻的深意 。
178、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 , 喻客子无所依托 。
179、”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
180、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
181、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 , 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
182、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183、然一沐三握发 , 一饭三吐哺 , 犹恐失天下之士 。
184、”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
185、总的说来,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 。
186、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
187、[编辑本段]【历史故事】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
188、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
189、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 , 风平浪静 , 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 , 款待众将 。
190、"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
191、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
192、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
193、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
194、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
195、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
196、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 ,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197、"三国曹操(字孟德)所为《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
198、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
199、是夜明月皎洁 , 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 , 欢宴诸将 。
200、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
201、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