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凯恩斯陷阱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凯恩斯陷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 , 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降低到一定限度后,无论货币如何增加 , 利息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
2、此时人们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
3、发生流动性陷阱时 , 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
4、流动性陷阱的意义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 。
5、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 。
6、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 , 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 。
7、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 。
8、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 。
9、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 。
10、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
11、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或流动性陷阱,指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 , 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的情况 。
12、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 。
13、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 。
14、货币数量的多少 , 由申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 。
15、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 , 低于这一点,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 凯恩斯陷阱”含义如下:凯恩斯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当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时,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单位以“闲资”的方式吸收 , 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
16、凯恩斯认为 ,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 , 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 。
17、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
18、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 , 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 。
19、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 。
20、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 , 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 。
21、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 。
22、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 。
23、他认为 , 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 , 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 。
24、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
【凯恩斯陷阱 凯恩斯陷阱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