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和其二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和其二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和其二,江畔独步寻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歌名称】江畔独步寻花【创作时代】唐代【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唐代诗人 。
2、字子美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
3、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 , 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
4、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 ,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
5、【诗歌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6、桃花一簇开无主 , 可爱深红爱浅红 。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9、或:huáng sì niáng jiā huā mǎn xī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qiān duǒ wàn duǎ yā zhī dī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10、liú lián xì dié shí shí wǔ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zì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词语释义】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2.黄四娘:杜甫四川浣花溪边时的女邻居3.蹊(xī):小路 。
11、4.娇:可爱的 。
12、5.恰?。盒稳菽窠猩艉托扯?。
13、6.留连:即留恋 , 舍不得离去 。
14、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
15、“留连”是个“联绵词” 。
16、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 , 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
17、7.江畔:江边 。
18、【诗歌译文】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 。
19、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
20、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
21、【诗歌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 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22、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
23、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 点明寻花的地点 。
24、“蹊”是小路 。
25、“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
26、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27、“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
28、“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
29、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
30、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
31、“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
32、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
33、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
34、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
35、“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
36、“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
37、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
38、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
39、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 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40、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 , 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
41、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
42、此为组诗之六 。
43、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
44、此句以人名入诗 , 生活情趣较浓 , 颇有民歌味 。
45、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
46、“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 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
47、“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
48、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
49、花可爱 , 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
50、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
51、“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 , 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
52、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
53、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
54、“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
55、“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
56、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 , 饶有余韵 。
57、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
58、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
59、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
60、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怨》) , 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
61、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
62、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
63、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
64、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
65、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
66、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
67、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
68、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
69、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
70、“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
71、“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 ,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
72、“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
73、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
74、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
75、在句法上 , 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
76、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
77、杜甫却因难见巧 , 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 , 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 。
78、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 , 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
7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句赏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80、”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
81、小路上花团锦簇 , 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 , 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
82、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
83、花旁的小路上 , 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
84、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 , 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
85、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
86、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
87、江畔独步寻花 (其二)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88、桃花一簇开无主 , 可爱深红爱浅红? 。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和其二】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