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三伏天” 如何有效预防热射病

【高温高湿“三伏天” 如何有效预防热射病】

高温高湿“三伏天” 如何有效预防热射病

文章插图
大家好,很多朋友不了解高温高湿“三伏天” 如何有效预防热射?。旅婺谌菔切《谕咸媾笥颜业降南喙啬谌?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排疑解惑!
入伏以来 , 多地发生因中暑、热射病造成生命危险的案例,不断刷新人们对中暑的认知 。5月,广东东莞市石碣医院接诊了今年首例热射病例 , 一名53岁男性户外连续作业8小时后出现头晕、大汗、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抢救数日保住一命;6月,北京一名57岁女性患者出现严重意识障碍,体温高于42摄氏度,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7个小时抢救无效后离世;7月,49岁的导游“龚哥”在北京颐和园带团研学行程结束后晕倒在大巴车内,抢救无效去世,病因也为热射病 。热射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 ,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80%以上,急需引起公众警惕 。
热射病和“一般中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热射病会致死?在日常生活中 , 人们如何对热射病进行有效预防?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独家采访了全军热射病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宋青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玉想 。
中暑是夏季较为常见的热损伤性疾?。汕峒爸乜梢苑治日字惺睢⑶嶂⒅惺詈椭刂⒅惺?。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
区分热射病和一般中暑的有效方法就是看病人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脏器功能的损害 。一般中暑症状包括:身体温度通常超过38摄氏度,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透热、恶心呕吐 , 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落、脉搏变快等症状,但不会出现意识障碍,这点是明显的区别 。“一旦出现了意识障碍,脑子不清楚,常伴有多个器官(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功能的障碍,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 就可以判断是热射病 。”张玉想介绍 。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重症中暑,通常由于高温、高湿、无风等外部环境原因,及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导致机体产热过多 。“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积累到一定程度,体温超过40摄氏度 , 就会损伤人体各个器官 。”宋青说,这个过程好比生鸡蛋经过不断加温就变成了固态,这就是蛋白质变性 。而人体内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 。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时,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多器官损害就会致人死亡 。“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越严重 。热的血液经循环通过各个器官,最后将每个器官‘烧熟’ 。可以将热射病理解成为一种内烧伤,有时候外观看不出明显的差异,一旦发现,可能就非常严重了 。”
有效防控热射病,首先要了解热射病的预警信号 。一旦自己或周围人出现:烫,自觉身体发烫(从里向外发热);晃,异常疲倦,走不稳像醉酒一样;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极有可能是发生热射病的先兆,要高度警惕并立即采取措施 。
虽然热射病可致命,但仍然可防可治 。预防热射病要做到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在户外剧烈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降温 。如果已经出现热射病预警信号,第一步,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尽快将患者移动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散热 , 并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尽量让其保持清醒 。第二步,用水、冰进行全身降温,迅速降低患者核心体温 。张玉想介绍,最佳的降温方法是将患者除头部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浸泡在20摄氏度左右的水中,也可以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擦拭患者全身,如有冰水或冰袋,可敷在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全身降温 。第三步,可以给患者补一些温水或冰盐水,帮助内脏降温 。最后,遵循就近原则,尽快就医 。在转运过程中,也要边转运边降温 , 这样到达医院时 , 患者可能保持较低的体温,有利于康复 。
影响热射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高热峰值和持续时间 。宋青以煮鸡蛋为例 , 她说:“如果鸡蛋刚放到水里想不煮了,还可以改做炒鸡蛋 。如果煮了三五分钟后再想不煮,就算是关火,鸡蛋也已经凝固 。鸡蛋就像人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一样,如果不能及时降温,细胞都‘熟’了,‘煮熟了’的人体器官再想抢救已经晚了 。”所以发生热射?。ソ羰奔湎敫髦职旆ń滴拢?要尽可能在热射病发病半小时以内将患者体温降到39摄氏度以下,两个小时降到38.5摄氏度,这也是有效防止多器官功能损害、改善热射病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手段 。
哪些人容易发生中暑导致生命危险?由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退化或功能不全,老年人、小孩等特殊群体,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体重过重人群,也容易出现机体散热功能不佳 。在工作中需要面对高温环境的群体,例如户外作业的建筑工人、炼钢工人、环卫工人等,要注意及时降温并补充水分 。经常熬夜的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会下降,也容易发生热射病 。一些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夏练三伏”,进行剧烈户外运动前,如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或刚刚“阳康”,心肺功能还没完全恢复,不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热射病不是一个“挺挺就能过去”的病,如果机体感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 及早就医 。
宋青认为,近年来热射病发生率升高,除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随处可见的空调等降温设备 , 习惯性替代人体调节温度 。“机体的许多器官原本应该自己工作,现在却不再需要了,就会导致废用性萎缩 , 一旦离开空调环境,机体就会不适应 。”因此 , 宋青建议在夏天,特别是年轻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让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强大起来 。如果确实要在高温高湿季节进行剧烈运动,则需要提前10-14天做好“热习服”(也称热适应)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