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动作要领 背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口诀

【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动作要领 背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口诀】

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动作要领 背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口诀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背越式跳高动作要领口诀,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动作要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恢复训练四方面 。
2、 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
3、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 。
4、身体训练有以下内容:速度训练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 。
5、一般速度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 , 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
6、 弹跳力训练有自然弹跳力和专项弹跳力两种 。
7、前者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后者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 , 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
8、 力量训练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 。
9、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
10、 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 , 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 。
11、技术训练跳高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
12、只有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 , 取得好成绩 。
13、 技术训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反复进行 , 技术训练中应包括学习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一些主要环节的动作 , 但应侧重于进一步改进技术细节,不断完善整个技术的节秦,提高技术水平 。
14、在训练中应采用简化的练习和专门辅助手段,各个技术环节分别练习,逐一改进 , 并进行大量的完整技术练习 , 进一步增强肌肉感觉和体会技术动作 。
15、只有不断地在突破某些技术环节的基础上 , 再进行完整的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
16、 在技术训练时,更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如:对弹跳力好的运动员要求多练跳跃,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强调大强度,时间短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
17、 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比赛成绩 。
18、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
19、心理训练有感知觉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信心培养五种 。
20、 在训练中不仅要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因人而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21、恢复训练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负荷越来越大,故恢复过程也显得十分重要 。
22、主要的恢复训练方法有:教育学手段与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心理恢复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应对恢复训练的水平进行必要的测定 。
23、一、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特点: (一)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 弧线助跑与直线助跑相比较有不足之处 。
24、如弧度不易固定、步点不易准确、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时容易造成过早转体倒肩等 。
25、但是弧线助跑的积极因素,特别对于背越式起跳、过杆等动作结构,却是非常必要的 。
26、助跑线一般为“J”形,其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降低身体重心 。
27、背越式最后3-4步弧线跑,因身体承受离心力作用,致使身体向弧心倾斜,半径越短跑速越快 , 人体内倾越大,这就自然降低了身体重心 。
28、研究资料证实:身体内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 。
29、重心降低,自然加长了起跳时的工作距离 。
30、 (2)由于背越过杆的要求,起跳后身体要转成背向横杆的姿势,采用弧线助跑在不影响跑速的情况下 , 至起跳时身体已成侧对横杆了 , 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 , 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
31、这为起跳作好了准备,有利于起跳时的身体绕纵轴旋转 。
32、 (3)弧线助跑在起跳时有一个身体由内倾转向垂直的运动,弧线曲率由小变大,使身体逐步加大内倾,有关资料表明:其所产生的法向加速度可以加大支撑点的压力,增加起跳效果;所产生的切向加速度(即离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横杆方向的运动 。
33、这是身体起跳后由垂直转为水平的主要动力 。
34、 (4)弧线助跑由于身体内倾,可以避免起跳时的过早倒向横杆 。
35、 (二)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 。
36、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
37、 1.直线助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步幅由大变?。?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积极为弧线助跑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 为起跳作准备 。
38、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 , 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 , 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 。
39、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
40、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助跑弧线的弯曲程度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过自我的学习和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
41、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 , 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
42、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变化,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 。
43、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自我的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
44、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 , 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渐加大 。
45、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
46、 (1)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
47、 (2)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3)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
48、 2、借助器械练习 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学生用内侧手抓绳子的一端) 。
49、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 , 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
50、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 。
51、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
52、 (二)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 , 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
53、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
54、 主要教学手段总结: 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
55、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3、在起跳点放置适当大小的综垫或弹性跳板,反复进行起跳练习,练习中强调跳上起跳点起跳; 4.标出起跳点,反复练习 。
56、 以上练习中,教师应在一旁观察并及时进行纠正 。
57、 (三)起跳时脚位不正 背越式跳高最后一步放脚尖的方向与起跳同等重要,脚位不正确 , 同样会对起跳造成极大的影响 。
58、通常初学者在起跳时脚尖会自然地产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脚动作,这种放脚技术,一会造成起跳时横向力量过大,产生冲撞到杆的现象;二易造成踝关节的损伤 。
59、 教学手段总结: 1.上一步放脚模仿技术练习,练习中要求放脚方向要正; 2.行进间沿直线做上1-3步起跳练习,注意强调沿直线放脚起跳; 3.在起跳点沿跑进方向放一小垫子 , 要求在垫上起跳; 4.短程助跑弹性跳板起跳练习 , 在起跳点上放置有弹性的跳板,方向与助跑方向一致,要求踏板起跳 。
60、 对于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中常见的错误 , 还有许许多多,等待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中解决,但一条不能变的是一经发现马上纠正,从而提高整个背越式跳高的质量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