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将“伏”救“急”!检测先行,靶向新药成为“及时雨”!精准针对IDH1突变的靶向治疗,为这类白血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 全力纳「罕」( 二 )


由于AML患者的确诊年龄普遍偏大 , 各种指南或共识往往以60岁为分界线 , 对这条年龄界线两侧的患者 ,分别推荐不同的抗白血病治疗策略 。 相比起来 , AML的传统治疗药物倒是有些“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 。
例如对<60岁患者的初始诱导缓解治疗 , 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DNR)以及我国学者发现的高三尖杉酯碱(HHT)等经典化疗药物仍然是主要的选择 , 成功在诱导治疗后达到缓解的患者 , 可以继续化疗或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
对于≥60岁且能耐受强化诱导治疗的患者 , Ara-C单药中-大剂量或联合治疗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 而不能耐受的患者往往应用低剂量Ara-C , 或是地西他滨、阿扎胞苷两种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 再视缓解情况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
在精准靶向治疗方面 , 目前被指南提及的主要是IDH1/2突变和FLT3突变 , 其中对FLT3突变患者 , 吉瑞替尼(Gilteritinib)、Midostaurin等靶向抑制剂在一线和后线治疗中都已经开展了应用 。
而 对检出IDH1/2突变的患者 , 国内外指南仍建议优先选择艾伏尼布(IDH1)等专门的靶向药物 , 尤其是对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的R/R AML患者 , 2021年中华医学会指南就推荐将IDH1抑制剂与去甲基化药物或BCL-2抑制剂联合使用[4] 。
检测|将“伏”救“急”!检测先行,靶向新药成为“及时雨”!精准针对IDH1突变的靶向治疗,为这类白血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 全力纳「罕」
文章图片

2022年NCCN指南对≥60岁、不可耐受强化诱导治疗患者的最新推荐
随着2022年2月 , 艾伏尼布在国内正式获批治疗携带IDH1突变的R/R AML适应证 , 我国患者终于也能正式按照指南推荐 , 用上更加有力的治疗方案 , 这也意味着临床对IDH1突变的检测 , 需要与时俱进一下啦 。
测还是不测 , 得让治疗说了算
为了给更多患者争取精准靶向治疗的机会 , 完善IDH1/2突变的检测势在必行 。 虽然在化疗时代 ,多项分析IDH1/2突变与AML患者预后的研究 , 没能明确提示二者存在明确关联[6-7] , 但在精准靶向治疗药物出现后 , 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
例如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 , 一项总计纳入276例IDH1/2突变AML患者的分析显示 , 患者携带IDH突变的比例随年龄上升而增加 , 但IDH1/2突变并不能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6] 。
有数据显示 , 患者年龄以及NPM1、DNMT3A等共突变 , 可能会影响AML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化疗的效果 , 但 考虑到IDH突变对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 这类患者有可能是AML中一类独立的分子分型 , 应该尽量优先选择靶向治疗 。
检测|将“伏”救“急”!检测先行,靶向新药成为“及时雨”!精准针对IDH1突变的靶向治疗,为这类白血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 全力纳「罕」
文章图片

IDH1/2突变对AML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
(图片来源:Blood)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 ,2021年美国NCCN指南已将IDH突变列为AML分子综合诊断的必检项目 , 并推荐在病程各个阶段 , 均采用多基因Panel或信息量更大的二代测序(NGS)进行检测 , 从而更好地指导疾病的全程管理 。
相比之下 , 由于检测和药物可及性的问题 , 我国AML诊疗指南对检测的推荐有所不同 , 例如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中 , I类推荐≥60岁初治患者检测IDH1/2突变 , 但<60岁初治患者的检测就只有II类推荐 , 对NGS检测的推荐力度也较弱(III类) 。
不过 对于预后较差的R/R AML患者 , CSCO指南及中华医学会指南都推荐完善含IDH1/2突变在内的分子表达谱检测 , 从而给患者提供可能的靶向治疗机会 , 艾伏尼布等靶向药物也确实体现了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 治疗带动检测 , 检测支持治疗 , 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 最终都会转化为患者的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