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入门:青赤黄白黑,望色的核心

中诊入门:青赤黄白黑,望色的核心

文章图片

中诊入门:青赤黄白黑,望色的核心

文章图片

中诊入门:青赤黄白黑,望色的核心

小王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谢老师 , 不好意思地问道:“谢老师 , 我在书上看到了关于望色和面部色诊的内容 , 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 , 您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 缓缓说道:“望色和面部色诊是我们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 望色 , 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来了解病情 。 色指皮肤的颜色 , 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色调 , 既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 , 又可以反映脏腑病位及病性;泽即皮肤的光泽 , 指荣润还是枯槁 , 主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吉凶 。 ”

望色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色指皮肤的颜色 , 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色调 , 既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 , 又可以反映脏腑病位及病性;泽即皮肤的光泽 , 指荣润还是枯槁 , 主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吉凶 。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 , 他仔细聆听着谢老师的解释 , 并且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而面部色诊的原理则在于 , 面部的皮肤非常薄嫩 , 血络丰富 。 正如古书所言 , ‘心主血脉 , 其华在面’ 。 各个脏腑的精气也通过经络上荣于面部 。 因此 , 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变化 , 我们能够了解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预后吉凶 。 ”

《黄帝内经》:“心 , 主血脉 , 其华在面 , 开窍于舌 。 肺 , 主皮毛 , 开窍于鼻 。 脾 , 主身之肌肉 , 其华在唇四白 , 开窍于口 。 肝 , 主筋 , 其华在爪 , 开窍于目 。 肾 , 主骨 , 其华在发 , 开窍于耳及二阴 。 ”
《黄帝内经》:“十经二脉、三百六十五络 ,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 ”
小王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 , 面部色诊又有什么意义呢?”
谢老师微笑点头 , 继续为小王解惑:“面部色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气血盛衰 , 还能辨别病邪性质 , 甚至确定病变部位 。 ”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 , 立刻拿起笔开始记录 。
“首先 , ”谢老师说道 , “面部色诊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气血盛衰 。 望色包括颜色与光泽两个方面 。 颜色为血色之外露 , 可以反映血液的盈亏和运行状况 。 若血液充足 , 则面色红润;血液亏虚 , 则面色淡白;血行瘀阻 , 则面色青紫 。 光泽是脏气之光华 , 可以反映精气的盛衰 。 气盛则有泽 , 气衰则无华 。 因此 , 医者望色时必须将颜色与光泽结合起来 ,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
小王点点头 , 认真地记录下来 。
“其次 , ”谢老师继续说道 , “面部色诊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病邪性质 。 不同的病邪会导致面部色泽的不同变化 。 一般来说 , 面部色赤多属热邪 , 色白多为寒邪 , 色青紫多为瘀血 , 色黄为湿邪为患 。 ”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 , 心中对中医诊断的奥妙充满了好奇 。
“最后 , ”谢老师接着说道 , “面部色诊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病变部位 。 面色之浮沉可以分辨病位之表里 , 面部五色之变化可以区分脏腑病位所在 。 例如 , 面青而晦暗多为肝病 , 面赤多为心病 , 面白无华多为肺病 , 面黄而晦暗多为脾病 , 面黑而无华多为肾病 。 ”
小王听得入神 , 他觉得这些知识真是太有用了 , 能够帮助他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
如何正确地进行望色和面部色诊小王点点头 , 然后继续问道:“那么 , 谢老师 , 我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望色和面部色诊呢?”
谢老师微笑着示范道:“若血液充足 , 则面色红润;血液亏虚 , 则面色淡白;血行瘀阻 , 则面色青紫 。 光泽是脏气之光华 , 可以反映精气的盛衰 。 气盛则有泽 , 气衰则无华 。 因此 , 医者望色时必须将颜色与光泽结合起来 ,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
中医望色需先分清常色和病色\"谢老师 , 对于常色和病色方面 , 有些疑问 , 不知您可否指点一二?” 小王恭敬地询问 。
\"常色和病色 , 这是中医望诊的基本功之一 。 首先 , 我们来讨论常色 。 ” 谢老师深情地说 。
他继续道:“常色是指健康人的面部色泽 , 其特征为明润、含蓄 , 说明气血充盈 , 脏腑功能强盛 。 以黄种人为例 , 其常色特征为红黄隐隐 , 明润含蓄 。 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 。 ”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 , 认真记下了这些重要的信息 。

【中诊入门:青赤黄白黑,望色的核心】谢老师继续:“主色是指与生俱来 , 一生基本不变的面部色泽 。 人类由于种族不同而有黄色、黑色、白色等不同人种;同样是黄种人 , 由于遗传不同 , 而有偏白、偏青、偏黑、偏红、偏黄五形人的不同 。 由于种族或遗传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均系主色 , 属常色范畴 。 ”
小王点了点头 , 示意自己理解了这个概念 。
“客色是指非疾病因素所致的短暂的面色变化 。 比如 , 随着季节推移、时辰变化 , 地理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 人体的面色也会出现短暂的变化 , 这些变化均称为客色 , 也属常色范畴 。 ” 谢老师解释道 。
小王思考了一下 , 然后问道:“那么 , 常色和客色之间有何区别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常色是一个人的基本面色 , 反映了他的体质和遗传 。 客色则是短期的变化 , 通常由外部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于望诊非常重要 , 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体质和潜在健康问题 。 ”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 , 随四时加临 , 推迁不常 , 故为客色也 。春气通肝 , 其色当青;夏气通心 , 其色当赤;秋气通肺 , 其色当白;冬气通肾 , 其色当黑;长夏四季之气通脾 , 其色当黄 , 此为四时常则之色也 。”
小王点了点头 , 似乎对常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现在 , 让我们来谈谈病色 。 ” 谢老师继续 。
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庄重:“病色指的是人体在患病状态下的面部色泽 。 除了常色之外 , 一切反常的色泽均属病色 。 ”
小王的眼睛亮了起来 , 他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 。
“病色的显露程度和光泽的有无 , 受疾病的轻重、浅深、病性等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 。 一般而言 , 病色虽显但尚有光泽 , 为病色之善色 , 表明脏腑精气未衰 , 胃气尚能上荣于面 , 称为‘气至’ 。 ”

病色虽显但尚有光泽 , 为病色之善色 , 表明脏腑精气未衰 , 胃气尚能上荣于面 , 称为“气至” , 多属新病、轻病、阳证 , 易于治疗 , 预后较好
小王的手飞快地记录下这些关键信息 , 他开始明白病色的复杂性 。
“然而 , 病色也有恶色 , ” 谢老师继续说道 , “病色暴露而晦暗、枯槁者 , 是真脏色外露 , 为病色之恶色 , 表明脏腑精气衰败 ,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 称为‘气不至’ 。 ”
病色暴露而晦暗、枯槁者 , 是真脏色外露 , 为病色之恶色 , 表明脏腑精气衰败 ,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 称为“气不至” , 多属久病、重病、阴证 , 治疗较难 , 预后较差 。
真正的中医“望色十法” , 附《针灸》两张表小王又问道:“谢老师 , 我其实也对‘望色十法’非常感兴趣 , 但对其中的细节还不太了解 。 您能否为我详细解释一下这十法的原理和应用呢?”
谢老师点点头 , 温和地笑了笑 , 将手中的古籍合上 , 开始解释:“‘望色十法’是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提出的色诊方法 , 分为浮、沉、清、浊、微、甚、散、、泽、夭五个组 , 分别用以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 。 这是我们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 它帮助我们观察患者的面色 , 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变化 。 ”
他开始一一解释每一法的原理和应用 。
浮沉分表里“首先是浮沉分表里 。 浮指颜色浮露 , 主病在表;沉指面色沉隐 , 主病在里 。 这意味着如果患者的面色呈现出浅而明显的红色 , 那么问题可能在体表 。 而如果面色显得暗淡 , 疾病可能深藏在体内 。 ”
小王认真地做着笔记 , 一边点头示意着继续 。
清浊别阴阳“接下来是清浊别阴阳 。 清指颜色清明 , 主病为阳;浊指颜色浊暗 , 主病为阴 。 这就是说 , 面色明亮的话 , 疾病可能是属于阳性质的 , 反之 , 如果面色黯淡 , 可能是阴性质的 。 ”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兴奋 , 他继续记录 。
微甚分虚实“然后是微甚分虚实 。 微指颜色浅淡 , 主病为虚;甚指颜色深浓 , 主病为实 。 这告诉我们 , 如果面色浅淡 , 患者可能有虚弱的情况 , 而深浓的颜色则可能暗示着实质性问题 。 ”
小王的记笔记的速度越来越快 ,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学到更多 。
散抟测久近“接下来是散抟测久近 。 散指颜色疏散 , 主新病或久病病邪将解;抟指颜色壅滞 , 主久病或新病病邪渐聚 。 这是关于疾病的进展情况的指示 , 我们可以从面色的变化中了解病情的走势 。 ”
小王的眉头微微皱起 , 似乎对这一法有些疑惑 。 他谦虚地问:“谢老师 , 这个散抟和抟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散抟就是面色看起来散漫而开朗 , 似乎疾病的病邪正在逐渐消散 。 而抟则相反 , 面色看起来比较拘束、混浊 , 似乎疾病的病邪在逐渐积聚 。 这是我们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 ”
小王恍然大悟 , 继续记录下来 。
泽夭断生死“最后是泽夭断生死 。 泽指面色荣润有泽 , 预后较好;夭指面色晦暗枯槁 , 预后不佳 。 这个法则关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 如果面色有泽 , 说明病情可能会好转 , 而如果面色看起来很差 , 预后可能不太好 。 ”
小王的脸上露出了敬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