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子曰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子曰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意思是: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 , 君子是不能安享的;贫与贱 , 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 , 君子是会安然的 。
2、该句选自《论语·里仁》,孔子不反对追求财富,他认为“欲富恶贫”是人的一种共同的普遍的倾向,他考虑到了“欲富恶贫”的人性前提,承认人们追求财富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
3、扩展资料:《论语·里仁》中“仁”的理解“仁”作为孔子最高的哲学、政治、伦理命题而言,可谓包括了孔子所认同的基本美德 。
4、就层次性言 , 它有一般性的、普适性的“爱人”之道,它是相对直观的,具体的;但同时,“仁”的高层次内涵,也可谓是核心的价值观,即孔子自己所体认的“一贯之道”,“夫子之道 , 忠恕而已矣!”在孔子看来 , 唯有以“仁”为根本,人们才能够明智 , 才能够分辨与判断是非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5、也唯有以“仁”为根本,人们才能虚怀若谷,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勇于践行、不尚空言的素质 , 具备难能可贵的自我反省意识,从而懂得礼让谦退,懂得中庸适度 。
6、“仁者”谦逊虚心,既不会因暂时的困难、暂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一时的通达而踌躇满志,忘乎所以 。
7、而总是能够反躬自问 , 他们不羡慕出人头地,不追求名利双收,总是能少说多干,脚踏实地 , 默默奉献,致力践行 。
8、一个人取得成功、赢得荣耀也许值得欣赏 , 但一个人能够“讷于言而敏于行”更值得嘉许 。
9、只有整个社会真正形成“耻躬之不逮”的高尚氛围,能够真正做到“仁者安仁”“志于道”,以“礼让为国”,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会拥有远大的希望,伟大的未来 。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转的,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
1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1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13、”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 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
14、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1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1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18、”本章为《论语》:里仁篇【原文】4.5 子曰:“富与贵 ,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19、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 不去也 。
20、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造次必于是②,颠沛必于是③ 。
21、”【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
22、②造次:急促、仓猝 。
23、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
24、【翻译】孔子说:“金钱和地位 , 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 。
25、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 , 但是 , 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
26、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
27、”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摆脱贫困的局面,这本是好事 。
28、但是,对于君子而言,富与贵应当取之有道 。
29、即便贫困的生活再不好,想要去之也应有道,这才是君子所为 。
30、而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 。
31、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 , 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
32、有些人认为,人生充满苦难,人总是在痛苦中挣扎 。
33、这个观点有些道理,但是我们再想一下,人们为何会这样呢?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有没有一种人能摆脱这种痛苦,让生命充实而又快乐?从某个角度看,造成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思想的矛盾 。
34、比如,有人看重财富,可等他拥有了财富,面对子孙对自己的财富觊觎和争夺的现实,他心里充满苦恼 。
35、这是因为他脑子里有强烈的伦理思想,财富观念与伦理的冲突,导致了他的痛苦 。
36、倘若坚守一个信念 , 他就不会痛苦了 。
37、譬如有的人看重家庭,在他的努力下 , 子孝妻贤 , 也许他们很贫穷,也许他们的生活备受磨难,但只要亲情还在,他们就能生活得很充实,很美好 。
38、“仁”就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观念 。
【子曰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39、如果坚守仁德,其实是不会在乎贫困还是富贵的,更不会去谋求不义之财 , 也不会为改变处境而出卖良知 。
40、苏轼少年得志,以才学为朝野瞩目,但因反对新法 , 评议时政 , 被朝中小人罗织罪名,身陷“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 。
41、出狱后被贬往黄州 , 但他不改本色 。
42、新法被废后,苏轼被朝廷委以重任,可是他并不领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43、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4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45、”本章为《论语》:里仁篇【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4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4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②,颠沛必于是③ 。
48、” 【注释】 ①恶(wū)乎:怎样 。
49、 ②造次:急促、仓猝 。
50、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
51、 【翻译】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 。
52、贫困和卑贱 , 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 。
53、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 , 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 , 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
54、”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裕的生活,摆脱贫困的局面,这本是好事 。
55、但是,对于君子而言,富与贵应当取之有道 。
56、即便贫困的生活再不好,想要去之也应有道 , 这才是君子所为 。
57、而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 。
58、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在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 。
59、 有些人认为,人生充满苦难,人总是在痛苦中挣扎 。
60、这个观点有些道理,但是我们再想一下 , 人们为何会这样呢?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有没有一种人能摆脱这种痛苦,让生命充实而又快乐?从某个角度看,造成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思想的矛盾 。
61、比如,有人看重财富,可等他拥有了财富,面对子孙对自己的财富觊觎和争夺的现实,他心里充满苦恼 。
62、这是因为他脑子里有强烈的伦理思想,财富观念与伦理的冲突,导致了他的痛苦 。
63、倘若坚守一个信念,他就不会痛苦了 。
64、譬如有的人看重家庭,在他的努力下,子孝妻贤,也许他们很贫穷,也许他们的生活备受磨难,但只要亲情还在,他们就能生活得很充实,很美好 。
65、 “仁”就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观念 。
66、如果坚守仁德,其实是不会在乎贫困还是富贵的,更不会去谋求不义之财,也不会为改变处境而出卖良知 。
67、 苏轼少年得志,以才学为朝野瞩目,但因反对新法,评议时政,被朝中小人罗织罪名 , 身陷“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 。
68、出狱后被贬往黄州 , 但他不改本色 。
69、新法被废后,苏轼被朝廷委以重任 , 可是他并不领保守派的情,对他们错误的做法予以抨击 , 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不久便被排挤出朝廷 , 到地方任职 。
70、此后几年间,他历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太守,负责安定地方 。
71、苏轼志在造福民众,处处勤政爱民 , 每莅一处,政绩皆有可观 。
72、1094年,他被贬往南荒之地惠州,在遍地瘴疠的恶劣环境中,他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诗句 。
73、1097年,他被贬往海南儋州(在那时为穷山恶水之地),他坦然言道:“我九死一生,能到海南一游,乃平生最大快事”,把贬谪之辱说成“奇绝冠平生” 。
74、 阅读苏轼的诗篇不难发现,他不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被贬蛮荒,心中总是坦然的,情绪总是乐观的 。
75、在别人眼里,他的处境糟透了,可他却能淡然处之 。
76、何故?皆在于他有着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他心存大仁,追求的是为国为民作贡献 。
77、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有为民造福的机会 , 处处可以合心遂志 , 故而生活得精彩而充实 。
78、 只要坚守信念,不违于仁,富贵有何喜,贫苦有何悲 。
79、但是 , 如果丢掉这个信念,人就会成为处境的奴隶,为他人的褒贬所左右,生活得痛苦不堪 。
80、孔子说:“富裕与显贵,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得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 。
81、贫穷与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得手段抛弃它 , 一个君子不会干的 。
82、”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