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每个人都有癌细胞? 院士说对,但不必过分担心

◎本报采访人员 张佳星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在“防癌的真相”癌症早筛科普直播上 , 多位肿瘤防治领域的院士大咖直接解答老百姓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
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 真的吗?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 我们的机体每时每刻都和不少致癌因素发生着相互作用 , 可能会导致身体里DNA的不稳定、导致细胞的转化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詹启敏解释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癌变会不断地产生 。
詹启敏同时表示 ,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用担心 , 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免疫监控系统 , 在体内出现单个癌症细胞时可以不断清除 。 所以保持良好心态可维持体内的平稳状态 , 达到免疫体系的最佳状态 , 通过好的手段去早筛早诊 , 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变 , 及时识别、清除癌细胞 。
【筛查|每个人都有癌细胞? 院士说对,但不必过分担心】癌症遗传是“宿命”吗?肿瘤体质的说法科学吗?
在现实中往往发现 , 有的家族患肿瘤的几率高 , 那么癌症遗传是“宿命”吗 , “有的人生来就是肿瘤体质”这种说法科学吗?
“有些肿瘤的出现是由于某个重要的基因突变 , 比如一种叫BRCA的基因突变之后 , 容易导致乳腺癌、卵巢癌 , 可能性高达70% 。 ”詹启敏解释 , 但这种完全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癌症形成的几率在整个肿瘤里边仅占5% 。
体内还有一种有遗传性的易感基因 , 在与致癌的外因相互作用下容易患上肿瘤 。 “因此远离致癌物、保持健康的状态可以把遗传的易感因素降到最低 。 ”詹启敏说 。
针对肿瘤体质的说法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艳涛表示 , 肿瘤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的疾病 。 2020年我国新发肿瘤患者457万人 , 家族遗传性肿瘤占5%—10% , 而90%以上的患者 , 是因后天饮食起居的习惯、情绪管理等掌握不好引起的 。
肿瘤有没有“征兆”?癌症早筛准吗?
肿瘤到来之前会不会有征兆 , 提前预发警报呢?
“所有肿瘤的早期症状都是没有典型症状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长聘教授王贵齐表示 , 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吃嘛嘛香 , 因此要主动做筛查、做早诊 , 才能更早发现肿瘤的“征兆” 。
“我国肿瘤发病率并不靠前 , 但最大的问题是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比较高 , 五年生存率比较低 。 ”王贵齐说 ,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 甚至一些肿瘤还可以实现治愈 。
癌症筛查早诊的科学方式什么样?
王贵齐认为 , 应为老百姓提供一些居家、简便的初筛技术 , 通过便潜血检测、基因检测等无创手段等初筛发现高危人群 , 再到医疗机构进行胃肠镜的精筛 。
“通过筛查从表面看着很健康的无症状人群 , 发现早期癌症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 , 避免癌症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CEO朱叶青说 , 筛查就是从表面看着健康的无症状“人海”中 , 捞出癌症或者癌前病变的“针” , 避免这些患者的癌症进一步发展 。 癌症筛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保证筛查显示没问题的人尽可能没问题 , 即排阴不漏检 。
朱叶青介绍 , 《科学》杂志曾提出癌症早筛的5大挑战 , 其中提到了早期癌症的生物学特征、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等 , 诺辉健康的常卫清通过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确定用于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 通过算法模型把包括血红蛋白、基因和基因甲基化的结果综合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患癌风险 , 通过中国癌症早筛最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 , 验证了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