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歌鉴赏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湖阔兼云雾 , 楼孤属晚晴 。
2、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
3、雪岸丛梅发 , 春泥百草生 。
4、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
5、赏析:杜甫到了晚年 , 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
6、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7、”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
8、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
9、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
10、”(《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
11、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 , 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
12、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
13、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
14、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 , 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
15、这首诗 , 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
16、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 , 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 , 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 , 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 。
17、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 。
18、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
19、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 。
20、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 。
21、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 , 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 。
22、昔人探讨创作问题,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 。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歌鉴赏】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