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为无数病患者修补“破碎的心”,他让世界听到心脏移植“中国声音”( 二 )


董念国带领团队创建心脏移植新技术及儿童心脏移植技术体系 , 提升复杂危重心脏移植疗效 。 2019年6月 , 协和医院为一名两月龄(66天)3公斤婴儿睿睿成功换上4岁男童心脏 , 这个孩子成为目前亚洲年龄最小、体重最低的换心儿 。 “那么大一个心脏 , 如何移植到两个月婴儿的小小身体里去?我们在这其中也运用了很多创新技术、创新手段 。 ”董念国说 , 睿睿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
从医30余年来 , 董念国一直致力于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与实践 , 通过技术创新造福更广大的患者 。 他独立完成心脏移植近1000例 , 术后1年、5年生存率90.1%、84.0% , 比肩美国Cedars-Sinai等国际顶尖移植中心 , 全球胸心外科经典教材《SabistonSpencer Surgery of the Chest》(第九版 , 2020)序言中评价“心脏移植数量与质量国际先进 , 提高了中国心脏移植学术影响力” 。
2018年 , 董念国牵头的项目《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 , 牵头项目《心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又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医学领域的唯一一个特等奖 。
投身科研一线 , 用新工艺解决世界难题
“心移植、肺移植、肝移植、肾移植都属于实体器官移植 。 肾衰竭患者 , 可以通过血透、腹透等待肾源;肝衰竭患者 , 现在有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等待肺移植的病人 , 可以打呼吸机 。 而要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只要发生心源性休克或不可逆心衰 , 很少有办法让他等待下去 , 这是最棘手的情况 。 ”董念国说 , 为改变这一状况 , 他和团队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研发出提升心脏移植桥接成功率和重症心力衰竭疗效的新方法、新工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 。 (通讯员陈凯供图)
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款D-Shant心房分流器 , 临床应用显著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 , 成为桥接心脏移植和提高心衰疗效的新方法 。 运用D-Shant心房分流器 , 可以对一些特殊病人进行无创诊断和治疗 , 矫正心脏功能 , 最长可为病人争取三年的宝贵时间 。
受材料本身限制 ,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生物瓣寿命普遍只有10-15年 , 这是心脏移植临床的痛点之一 。 董念国又与近百名医疗工作者一起 , 花20多年时间突破现有生物瓣制作工艺 , 研发出“终生耐用且不需要服用排异药物”的新型组织瓣 , 生物力学性能达国家标准;作为主要完成人共同研发全球首款经导管窄腰肺动脉瓣Zenith PT-Valve用于临床 , JACC评价“解决了肺动脉瓣反流导致右心衰的世界难题” 。 目前 , 这种新型组织瓣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
董念国认为 , 随着医学的发展 , 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 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 , 医务工作者要勇于承担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 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坚持创新 , 实事求是 , 有顽强的毅力 , 有不放弃的决心 。
董念国作为首席科学家 , 多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及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13 项 , 发表论文384篇(最高 IF29.9) , 主编主译专著9部 , 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 。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凯)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 , 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