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纳的资料 魏格纳的资料150字


魏格纳的资料 魏格纳的资料150字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魏格纳的资料150字,魏格纳的资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 , 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
2、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
3、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 。
4、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
5、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 。
6、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
7、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
8、由此可见到: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
9、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
10、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
11、虽然培根喊出了著名的言语“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 , 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 。
12、在培根之前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有情可原的 , 因为哥伦布在1492年才发现了美洲,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 , 只是到了培根的时代,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才绘制得像模像样 。
13、但是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 , 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
14、许多人也许在心里有过疑问,但是却都没有去行动 。
15、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 。
16、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 , 躺在病床上 。
17、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 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 , 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
18、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 。
19、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 , 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 。
20、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 , 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
21、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对此 , 魏格纳作了一个很浅显的比喻 。
22、他说,如果两片撕碎了的报纸按其参差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是由完整的一张撕开得来的 。
23、除了大西洋两岸的证据,魏格纳甚至在非洲和印度、澳大利亚等大陆之间,也发现有地层构造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都限于中生代之前即2.5亿年以前的地层和构造 。
24、看来 , 报纸的版面规模巨大 。
25、沉浸在喜悦中的魏格纳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 。
26、在他之前,古生物学家就已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之间,古生物面貌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
27、例如,中龙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陆地淡水中,它既可以在巴西石炭纪到二叠纪形成的地层中找到,也出现在南非的石炭纪、二叠纪的同类地层中 。
28、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它大陆上,都未曾找到过这种动物化石 。
29、淡水生活的中龙 , 是如何游过由咸水组成的大西洋的?更有趣的是,有一种园庭蜗牛,既发现于德国和英国等地,也分布于大西洋对岸的北美洲 。
30、蜗牛素以步履缓慢著称 , 居然有本事跨过大西洋的千重波澜,从一岸传播到另一岸?当时没有人类发明的飞机和舰艇,甚至连鸟类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蜗牛是怎么过去的?再来看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
31、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
32、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 。
33、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 。
34、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 。
【魏格纳的资料 魏格纳的资料150字】35、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
36、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
37、由此可见到: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
38、但无论如何 , 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
39、 早在1620年的时候,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 , 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 。
40、虽然培根喊出了著名的言语“知识就是力量”,但他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他只是将自己关于两块大陆的想法说了出来,而没有试图去寻找证据,来证实两岸曾经是相连的 。
41、在培根之前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哥伦布在1492年才发现了美洲 , 当时的地图错误百出,只是到了培根的时代,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才绘制得像模像样 。
42、但是培根之后将近300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大洋两岸的陆地竟可以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
43、许多人也许在心里有过疑问,但是却都没有去行动 。
44、最终,历史将荣誉授予了一位德国人 。
45、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 。
46、百无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 , 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
47、自此往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恰好对应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反,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在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突出部分与之对应 。
48、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位青年学家的脑海里突然掠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第二年,魏格纳开始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设想 。
49、他首先追踪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 , 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暗示了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 , 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也彼此吻合;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的岩石 。
50、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对此,魏格纳作了一个很浅显的比喻 。
51、他说,如果两片撕碎了的报纸按其参差的毛边可以拼接起来,且其上的印刷文字也可以相互连接,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是由完整的一张撕开得来的 。
52、除了大西洋两岸的证据,魏格纳甚至在非洲和印度、澳大利亚等大陆之间,也发现有地层构造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都限于中生代之前即2.5亿年以前的地层和构造 。
53、看来,报纸的版面规模巨大 。
54、沉浸在喜悦中的魏格纳又考察了岩石中的化石 。
55、在他之前,古生物学家就已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之间 , 古生物面貌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
56、例如 , 中龙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陆地淡水中,它既可以在巴西石炭纪到二叠纪形成的地层中找到,也出现在南非的石炭纪、二叠纪的同类地层中 。
57、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它大陆上,都未曾找到过这种动物化石 。
58、淡水生活的中龙,是如何游过由咸水组成的大西洋的?更有趣的是,有一种园庭蜗牛 , 既发现于德国和英国等地 , 也分布于大西洋对岸的北美洲 。
59、蜗牛素以步履缓慢著称 , 居然有本事跨过大西洋的千重波澜,从一岸传播到另一岸?当时没有人类发明的飞机和舰艇 , 甚至连鸟类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蜗牛是怎么过去的?再来看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