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维 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


中国思维 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 , 中国思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一、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
2、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 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3、” (《庄子·齐物论》)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 。
4、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 。
5、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 。
6、”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
7、华夏民族在《易经》时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组成和谐整体的宇宙观念 。
8、《易经》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 , 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 , 人与天地分而相合 。
9、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 。
10、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 , 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 , 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 。
11、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 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
12、二、直观思维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
13、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 。
14、《周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中国思维 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15、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
16、”显然,“立象”包括了对于“观象”、“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 。
17、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 。
18、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 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 。
19、宋代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 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 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相冥契,则是强调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 。
20、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 。
21、在现代科学研究中 , 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 。
22、许多科学家认为 , 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 。
23、而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经过科学改造后也能适合现代科学的需要 。
24、如在量子力学中有不确定原理、引进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难掌握,而东方人极易接受 , 这不能不说与东方思维方式有关 。
25、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
26、三、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 , 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
27、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 , 当两类事物之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认识得很清楚时,类比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富有成果 。
28、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 。
29、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 。
30、如《齐物论》通过狙公赋芧、罔两问影、庄周梦蝶等比喻,来论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之争 , 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对认识的片面性 。
31、《逍遥游》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逍遥自在 。
32、《秋水》篇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 。
33、四、辩证思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
34、” 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 。
35、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
36、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 , 老子讲“正言若反”,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 , 其实有深刻的含义 。
37、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 。
38、老子又说“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 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 。
39、孔子讲“叩其两端”,遇到什么问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 。
40、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 , 辩证思维也很丰富 。
41、中国的太极图就表示着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 。
42、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 。
43、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 , 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
44、辩证思维是指以bai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
45、在逻辑思维中, 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 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
46、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 , 以动态发展的眼 光来看问题 。
47、 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
48、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 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
49、 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辩证思维深深地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 决定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 影响古代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决策; 影响传统的中医理论; 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民族智慧的开发、文化的健康 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50、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理性思维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 , 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
51、一、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
52、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 , 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 , 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 。
53、”(《庄子·齐物论》)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 。
54、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 。
55、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 , 贞乎一者也 。
56、”老子说“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
57、华夏民族在《易经》时代形成了由“天——地——人”组成和谐整体的宇宙观念 。
58、《易经》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 。
59、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 , 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 。
60、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 , 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 , 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 。
61、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
62、二、直观思维所谓直观思维 , 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
63、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 , 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 。
64、《周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65、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
66、”显然 , “立象”包括了对于“观象”、“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述 。
67、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 。
68、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 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 。
69、宋代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相冥契,则是强调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 。
70、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 。
71、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 。
72、许多科学家认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 。
73、而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经过科学改造后也能适合现代科学的需要 。
74、如在量子力学中有不确定原理、引进了概率的概念,西方人很难掌握,而东方人极易接受 , 这不能不说与东方思维方式有关 。
75、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合理性 。
76、三、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 , 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 。
77、古代汉民族很早就发现天地万物、人事习俗存在着类别,当两类事物之间的不同性和相似性都被认识得很清楚时,类比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富有成果 。
78、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 , 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 。
79、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 。
80、如《齐物论》通过狙公赋芧、罔两问影、庄周梦蝶等比喻,来论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本无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一切是非之争,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和割裂,反对认识的片面性 。
81、《逍遥游》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 , 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 , 主张各任其性,逍遥自在 。
82、《秋水》篇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说明万物的大小、贵贱、生死、是非都是相对的 。
83、四、辩证思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 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
84、” 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 。
85、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
86、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老子讲“正言若反” , 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 。
87、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 。
88、老子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万物负阴而抱阳”“祸兮福所依 , 福兮祸所伏”,老子指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 。
89、孔子讲“叩其两端”,遇到什么问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 。
90、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辩证思维也很丰富 。
91、中国的太极图就表示着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 。
92、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 , 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 。
93、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 , 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