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 礼仪知识风采大赛策划书


礼仪知识 礼仪知识风采大赛策划书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礼仪知识风采大赛策划书,礼仪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 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
2、经过礼仪的起源时期、形成时期、变革时期、强化时期、近代礼仪的发展和现代礼仪的发展 。
3、礼仪的起源时期在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
4、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
5、.礼仪的形成时期在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 , 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
6、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度 。
7、礼仪的变革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
8、强化时期在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在不同的朝代礼仪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直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礼仪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的工具 。
9、这一时期的礼仪的重要特点是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
10、在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 其内容十分丰富 。
11、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 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
12、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陈太丘与友期 》,内容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13、去后乃至 。
14、 元方时年七岁 , 门外戏 。
1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 已去 。
1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礼仪知识 礼仪知识风采大赛策划书】1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 。
18、” 友人惭,下车引之 。
19、元方入门,不顾 。
20、《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细节微言、涵泳无穷 。
2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22、”尺寸之间起波澜,与下文问答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君与家君期日中 , 日中不至 ”呼应 。
23、友人“问”“便怒”“惭”“下车引之” , 一波三折 。
24、其间,先称 “尊君”,骤然口不择言 “非人哉”,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
25、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 , 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 。
26、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琢磨品味 。
27、其中的礼仪也是值得我们去逐字摸索 。
28、礼仪分好几个方面,比如行走礼仪、见面之礼以及称谓礼仪等等 。
29、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具体要求 。
30、坐、立、行走之礼 。
31、坐、立、行走、躺卧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中国古代也极受人们的重视 。
32、室内的地上铺有草编的席,室内的活动就在上面进行,特别是坐和卧,都离不开席 。
33、席是坐具,当然不能踩脏 , 所以古人是不穿着鞋在席上行走的,进屋之前必须先脱去屦[ju巨,草、麻等制作成的鞋]、履、屐[ji鸡,木制成的鞋]、鞮[di低,皮革制成的鞋]等,然后才能入室上席,也就是“入席” 。
34、入室跣足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对主人极有礼貌的一种举动,随着椅子等家具的出现 , 人们才逐渐改变了这一礼节 。
35、所以,《礼记·曲礼》中有这样的规定:“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 。
36、” 古人入席之后,对“坐”的姿式也十分讲究,即跪地 , 两膝着地 , 臀部落在脚跟上 。
37、若两膝着地,臀不沾脚跟,身体挺直 , 则为跪 。
38、如跪而挺身,挺腰,又称为跽[ji忌,长跪] 。
39、如变坐为跽或变跪为跽 , 则含有起身告辞之意 。
40、但如果“箕踞”而坐,则是一种轻视对方、傲慢无礼的举动 。
41、所谓箕踞,是指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前伸,身体形似畚箕[benji本机,簸箕] 。
42、在一般的场合下,尤其是朝廷、官府中,人们很注意坐的姿势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即所谓“坐有坐相” 。
43、如处于庄重严肃的环境下,则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坐不动);如是比较随和的场所,人们坐的时候,身体可稍稍向后坐;在宴饮时,则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利进食方便 。
44、古人在行走过程也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故有行走之礼 。
45、古代常行“趋礼” ,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
46、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
47、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
48、就光坐、立、行走都有这么多礼节,实在是五千年历史弥久 。
49、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
50、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 , 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
51、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
52、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 , 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
53、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 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
54、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
55、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
56、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
57、敲门方法、拜访他人、餐桌礼仪、文明外出、走亲戚的顺序 。
58、以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仪知识,注意礼仪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
59、敲门方法:敲门时,以三次为宜,正确的做法是伸出右手,手指自然弯曲 , 掌心朝向自己,抬起中指第二指节,连续敲击三下 。
60、不可用手背或手掌拍打 。
61、力度大小应适当 。
62、如若再次敲门应等待半分钟 。
63、2、拜访他人:在别人家中应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将其放在自己的周围,保证不妨碍别人,又能看管好自己的物品 。
64、同时也不要翻看他人的私人物品 。
65、不可在友人家中逗留时间过长,以免影响他人 。
66、3、餐桌礼仪:在餐桌上时,应注意座位为“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
67、吃饭时应让长辈先动筷 , 不可狼吞虎咽 。
68、吃米饭时,应将碗捧起,不可恶意劝酒 。
69、注意个人卫生 , 不要发出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
70、4、文明外出:乘车外出时,应注意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
71、注意谈吐,保护个人隐私 。
72、如果是友人驾车,尽量不让副驾驶座位空缺 。
73、步行外出时应注意不要占据盲道 。
74、个人随身垃圾不乱丢,应放在垃圾桶里 。
75、5、走亲戚的顺序:春节过年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 。
76、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 。
77、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
78、一定要注意和长辈的说话方式 。
79、礼仪知识如下:旁人打电话的时候把音乐声调?。?、擤鼻涕的时候尽量小声,把纸巾及时扔掉,不直接堆放在桌面;3、离远处的人要拿东西 , 就近的人顺手递给他;4、喷香水的时候不喷到别人;5、走夜路时,男生主动走在最后;6、吃饭点菜前先问对方有没有忌口;7、迟到的时候快速、轻声、弯腰走进电影院,当然,尽量不迟到;8、每次找别人帮忙,即便是很小的事情,也时刻让人感觉到你的谢意;9、公交车或者地铁上,不要抱在或依靠在扶手上;10、递剪刀的时候把手柄向着别人;1帮别人捡掉在地上的东西时,把灰尘拍干净再递给别人 。
80、12、进门后扶住门,方便下一个人进去;13、和别人一起吃饭,主动让别人先起筷;14、公共场合拨头发,小心不要扫到别人,很疼的;15、刷牙时腰弯低一点吐水;16、洗手后在洗手台甩干水再往外走;17、走在路上不要突然停下 , 停下前注意后面有没有人会被你挡道;18、在餐厅不要大声叫服务员 , 哪怕手举久一点累一点;19、在餐厅吃鱼记得要用骨叠或者纸巾垫一下鱼刺;20、如果可以,在全家/7-11/麦当劳等地方吃完收拾好再离开;2撒胡椒粉的时候用手挡挡,防止胡椒粉乱扬,导致一同就餐的人鼻子不舒服;22、常对服务人员说谢谢;23、看见孕妇小孩靠近主动把烟熄灭;24、给不经意间与你对视的人报以微笑;25、分碗筷时先把东西传给最里面的人,然后才到自己;26、室友睡觉时主动把音量放低,关掉刺眼的灯;27、进别人房间敲门 , 听到“请进”再进,不管多熟;28、生活必需品借一两次就该自己买了;29、离开会议室把椅子推回原位;30、就餐时 , 给大家分发纸巾 。
81、3就餐时,倒茶水的时候给附近的人也一起满上;32、尖锐的物品碎掉玻璃渣细心包好再丢进垃圾桶;33、拖拉没有轮子的椅子的时候轻点;34、在大冬天出门,屋里还有人的时候,尽量把门开小一点;35、在公共厕所关门的时候不要甩;36、对小朋友友善;37、洗手的时候主动放低,不要溅到其他人;38、不跟朋友三五成群并列走在不宽的路/楼梯上;39、侃侃而谈时,如果别人有发表意见的动作和表情,择机停下来让他说,不要喋喋不休;商务礼仪知识点总结(一)一、称呼礼仪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 。
82、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 , 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是用“您”、“你们”等来代替其他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来称呼 。
83、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
84、二、问候礼仪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 。
85、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 。
86、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 。
87、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 , 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 。
88、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 , 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
89、三、握手礼仪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
90、握手时应注意不用湿手或脏手,不戴手套和墨镜,不交叉握手,不摇晃或推拉,不坐着与人握手 。
91、握手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应 。
92、平辈之间,应主动握手 。
93、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 , 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
94、握手时要用右手,目视对方,表示尊重 。
95、男士同女士握手时 , 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 , 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
96、右手握住后,左手又搭在其手上,是我国常用的礼节,表示更为亲切 , 更加尊重对方 。
97、四、名片礼仪在社交场合 , 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 。
98、递送名片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 。
99、眼睛应注视对方 , 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 。
100、”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 , 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 。
101、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或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 , 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使人有厚此薄彼之感 。
102、接受名片时应起身 , 面带微笑注视对方 。
103、接地名片时应说“谢谢”并微笑阅读名片 。
104、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
105、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
106、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进口袋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
107、五、介绍礼仪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 。
108、在作介绍的过程中 , 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 , 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 。
109、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
110、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 。
111、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
112、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 。
113、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 , 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 。
114、介绍某人时 , 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
115、被人介绍时 , 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 。
116、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
117、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 , 男士应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等候女士的反应 。
118、按一般规矩 , 男士不用先伸手,如果女士伸出手来,男士便应立即伸手轻轻点头就合乎礼貌了 , 如愿意和男士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
119、自我介绍时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 , 一边作自我介绍,也可主动打招呼说声“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 , 眼睛要注视对方,得到回应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语调要热情友好,态度要谦恭有礼 。
120、孔子云:礼者,敬人也 。
121、殊不知,所谓礼节 , 并非阿谀奉承的繁文缛节,不过是内心保持着对人的基本尊重和敬意 。
122、不懂礼貌的人,究竟吃亏在哪?他们要么对礼仪不屑一顾,视之为惺惺作态,要么曲意逢迎、用力过猛,看成快速上升的手段与捷径 。
123、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里尔提出现代交际的第一法则:交往以对方为中心 。
124、只有真切体会对方的情感、真诚以礼相待,才会明白,当时当刻,什么事该做、什么话该说 。
125、你将得到一个人对你怎样的印象,都藏在你对他的态度里 。
126、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127、在社交或商务场合 , 如果能正确地掌握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
128、那么相互介绍时有哪些讲究呢?一、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最重要的一种介绍方式 , 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 。
129、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 , 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 , 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 。
130、自我介绍总的原则是简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也不宜超过3分钟 。
131、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 。
132、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 。
133、第二,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 。
134、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 。
135、第三,演讲、发言前 。
136、这时面对听众做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用“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
137、二、他人介绍他人介绍,即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 。
138、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 。
139、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 。
140、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
141、 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第一,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 。
142、最好不要向一位有身份的人介绍他不愿认识的人 。
143、第二,注意介绍次序 。
144、应该先把年轻者、身份地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身份高者;先把年轻的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龄低、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 , 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如果是业务介绍必须先提到组织名称、个人职衔等 。
145、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进行 。
146、为他人介绍遵守“先向尊者介绍”的原则 。
147、第三,介绍人作介绍时,应该多使用敬辞 。
148、在较正式场合,介绍词也较郑重 , 一般以“××× , 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方式 。
149、在不十分正式的场合可随便些,可用“让我介绍一下”或“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的句式 。
150、介绍时语气清晰地说出得体的称谓,有时还可用些定语或形容词、赞美词介绍对方 。
151、第四,为人介绍时注意手势和表情 。
152、被介绍时 , 眼睛正视对方 。
153、除年长或位尊者外,被介绍双方最好站起来点头致意或握手致意,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言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