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句诗出自于王维的《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 , 万事不关心”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 。
2、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 。
3、王维此时虽任京官 , 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
4、 (资料摘自古诗文网)年纪大了只喜欢平静了!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了!晚年关心师父告诉你们,在心理学上讲,一个人过去所做的事情,他直接的感受在经过一年之后,只有他当时心中感受的20% , 也就是说,你当时对某一件事情特别兴 奋,我一定要去做 , 做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 , 师父告诉你 , 一年之后,你只有20%的兴 奋感存在,根本没有这种兴 奋的意识在里面 。
5、就像周阿姨现在82岁了,她从10岁开始经历了多少开心的事情,经历了多少不开心的事情,现在开心的事情在她的脑子里只残存了20% 。
6、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开心的事情在心中存在的比例是50%,所以,人到了晚年不开心的事情都不会忘记,开心的事情全部忘记了,你们现在没死就这样了,听得懂吗?所以,要懂得一个道理,少做不开心的事情,多做开心的事情,多一点20% , 少一点50%,那你的晚年就会变得非常的幸福 。
7、今天跟大家讲,我们一般的众生,没有长时间的修定,心就是定不下来 。
8、一个人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把心能够定得下来,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心都不安的,时间一长,这个人就不是经常在定中 。
9、举个例子 , 你的家就是定的基础 , 那么经常在家里的人 , 这个人就是有基础 , 坐得住的人 , 如果一个人不能长期地把心定得下来,也就是说这个人坐不住、站不稳 , 那么这个人就是不能常在定中,就像说这个人不常在家中一样 。
10、人家说,不经常在家中的孩子,这个孩子是野孩子,心中定不下来的人 , 这个人的心就野掉了,就修不好心 , 所以 , 一定要有定 。
11、如果非无定,那就一定无慧,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定不下来 , 这个人是不会有智慧的 。
12、非有慧无定,是什么意思呢?你这个人如果没有智慧的话 , 你的心一定是定不下来 。
13、要有定有慧 , 一个人要把心定得下来,他的智慧才会增长,才会方证涅槃 。
14、方证涅槃是什么?就是才能证实你这个人是能够控 制住你自己的,实际上涅槃寂静 , 涅槃就是让你能够皈依一个沉寂,也就是说,这个人能够自己把握好自己,让自己的心籁下来、安静沉下来 。
15、要把自己的定养成一个习惯,叫习行寂静 。
16、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喜欢发脾气、吵架,因为他形成了习惯,动不动就要吵架 。
17、而有些人为什么碰到事情很冷静、不讲话,因为这种人有一个能力 , 什么能力?。烤褪撬约壕湍芄患哦?,他已经养成习惯了 , 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定得下来 。
18、已经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叫适至于观,就是说这种人适合自己能够看到自己,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一个不发脾气的人就能够看到自己,就是他懂得观看周围的一切事物 , 懂得观看自己、管住自我,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
19、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在做些什么 , 能控 制自己,便得解脱,这个人就容易解脱 。
20、我们学佛的人,要有真 实妙观 。
21、真 实妙观是什么?就是说,你看到的真 实的东西 , 你也不能把它当成真 实,你要巧妙地来看这些问题,因为它还会有变化 。
22、你看这个人刚刚不是在跳吗 , 在发脾气吗?过一会儿他像没事一样的,你看这个人刚刚开开心心跟你像好朋友一样,突然之间他发脾气了,那你看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 实的?这就叫真 实妙观 。
23、要看到他的未来 , 看他现在所受的境界,现在他正在发脾气,过一会儿就好了,那么你就会想到,他不会再发脾气了,要真 实妙观 。
24、刚刚这个人很好,我跟他交朋友 , 什么话都讲,这时千万要当心,因为他可能会突然之间翻 脸不认人,把你刚才跟他好、吃饭后的交情什么都给推 翻了,所以,看问题要妙观,就是能够巧妙地来看 。
25、学佛人要有随顺观,就是看问题要随着缘、顺着这个路去看 。
26、“哦,你今天不行,是吧?”“没空 。
27、”“哦,你今天跟我约好了 , 我等了你半天了 。
28、”他打个电 话说,他不来了,“没关系的,我们下次再说 。
29、”这就是随顺观 , 你虽然随着他、顺着他了,但是你看到了他的本质,这个人说话不算数,你下次就别理他了 。
30、如果你当时就跟他吵起来,是不行的,是没有用的 。
31、你当时再怎么跟他吵,他还是不来了,你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所以,还不如不吵架呢,下次不跟他约就是了,对不对?。炕褂薪兴嬖倒?,看问题随着缘分,今天成功了,我们就随着成功的方向去看它 , 今天不能成功了,我们随着它不能成功的方向去看它 。
32、今天这个人跟我感情很好,我就跟他很好 , 今天这个人跟我感情不好,我也随着缘分,我不把他看成本来是好朋友 , 因为他现在跟我不好了,我只能随着这个恶缘到来 , 我就随着缘分去走 , 用随缘观,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
33、如果你想着:啊 , 他过去对我可好了,过去我对他多好啊,为什么他现在这样对我 , 这就不叫随缘观 。
34、善 缘来了 , 你要顺着善 缘去观 , 如果恶缘来了,你要随着恶缘去观 。
35、要懂得 , 修行要依意识而修 。
36、修行的人,要随着意识去修 。
37、意识是什么?就是你脑子里正在想什么 。
38、今天老妈妈说,我修行是想延寿,就随着自己的意识去修,我多念经,我多放生,我会延寿的,然后你就慢慢地修 , 实际上呢 , 是随着你的意识在修 。
39、今天你们很多人为什么来修行 , 不就是为了求点事情吗?你们哪个人没有事情?。考依镉屑依锏氖虑椋⒆佑泻⒆拥氖虑椋?妻有夫 妻的事情,对不对?。磕憔褪窍牒?法的话,你也有一些目的的,比如 , 我至少以后不想再投人了,我想 做菩萨,那也叫意识啊 。
40、但是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 对不对?随着意识而修,随意识较容易入定,当你入定之后 , 观智即熟 。
41、入定是什么?就是不发脾气了,想开了 , 想明白了,稳定了 。
42、当你入定之后,要观看自己的智慧,实际上,当你能够入定的时候 , 你的智慧就比较成熟了 。
43、要明白,入定后,观智即熟,就是智慧慢慢会成熟,那么你才能到达三摩地,三藐三菩提 。
44、人称心中有三摩地,三摩地是什么?三摩地就是智慧成熟的境地 , 就是智慧的结晶 。
45、就是说 , 一个人的智慧到了顶峰的时候,它会成为一种结晶,这个时候,观一切法空,就是看人间所有的一切,就是法界全部都是空的,人跟人的感情是空的,对不对?。磕忝枪ジ星椴皇嵌己芎寐穑坑行┤说陌职致杪枳吡耍?有些老公跟老婆的感情破裂分手了,那感情呢?到哪里去了?没有了 , 所以叫观一切法空,你看到的一切东西全部是空的 。
46、过去你们没有吃素之前 , 觉得吃荤的还津津有味呢,现在叫你们去吃,没有人愿意吃了,所以 , 一切都是空的 。
47、骂完人结束了 , 讲完人家结束了 , 人跟人争斗结束了 , 我曾经去某个地方旅游过,当时的感觉现在结束了,找不到了,你们去玩的时候多开心啊,现在还有这种感觉吗?想从记忆中拉回来也拉不回多少 。
48、师父告诉你们,在心理学上讲,一个人过去所做的事情,他直接的感受在经过一年之后,只有他当时心中感受的20%,也就是说,你当时对某一件事情特别兴 奋,我一定要去做 , 做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师父告诉你,一年之后,你只有20%的兴 奋感存在,根本没有这种兴 奋的意识在里面 。
49、就像周阿姨现在82岁了,她从10岁开始经历了多少开心的事情,经历了多少不开心的事情,现在开心的事情在她的脑子里只残存了20% 。
50、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 不开心的事情在心中存在的比例是50%,所以 , 人到了晚年不开心的事情都不会忘记 , 开心的事情全部忘记了,你们现在没死就这样了,听得懂吗?所以,要懂得一个道理,少做不开心的事情,多做开心的事情,多一点20%,少一点50% , 那你的晚年就会变得非常的幸福 。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