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词 什么是名词介绍


什么是名词 什么是名词介绍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什么是名词介绍 , 什么是名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 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
2、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 , 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 , 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
3、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
4、 1.表比喻 。
5、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
6、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7、(《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8、(《小石潭记 》)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 , 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 , 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
9、 2.表动作处所 。
10、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 可译为“在(从)……” 。
11、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
12、(《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涫觥保?左刻“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13、(《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
14、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
15、 3.表动作趋向 。
16、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
17、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18、(《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19、(《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
20、(《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 。
21、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 , 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
22、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
23、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
24、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5、(《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 。
26、(《〈论语〉十则》)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
27、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
28、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
29、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
30、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31、(《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 。
32、(《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 , 译为“每天” 。
33、同样 , 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
34、 6.表对人的态度 。
35、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
36、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
37、(《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
38、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
39、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
40、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41、(《木兰诗》) ②朝而往 , 暮而归 。
【什么是名词 什么是名词介绍】42、(《醉翁亭记》)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 。
43、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