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翻译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翻译,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文详解一、语音语义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
2、古人以右为尊,故称贬官为左迁 。
3、“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 。
4、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
5、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
6、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
7、他曾被贬谪岭南,途经湖南岳阳时 , 作《巴陵送李十二》赠李白 。
8、后来,王昌龄又被贬为龙标县尉 。
9、《新唐书?文艺传》说他是“不护细行” , 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10、李白在听到王被贬龙标后 , 写了这首诗远道寄给他,对他寄予深切的同情 。
11、在这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时节,听说你被贬官到龙标去,此去龙标,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路途艰险,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情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昌龄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二、形象层A: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哀啼 。
12、杨花,历来就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
13、子规,就是杜鹃鸟 。
14、杜鹃鸟一般出现在暮春时节,常常夜啼,其声被形容为“不如归去” 。
15、在传统诗文中,杜鹃鸟是乡愁的象征 。
16、不管是有冤屈、或是哀怨、或是有家归不得的乡愁 , 杜鹃都寓托着一种悲情感人的意象 。
17、由此看来,首句不仅写景,点明时令,而且景中寓情 。
18、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诗人单独挑选漂泊无定的杨花和泣血悲鸣的子规,是有深意的 , 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人悲从中来 。
19、因此,诗人并不单纯是描写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而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
20、B: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接着直叙其事:听说你遭贬了 , 被贬到龙标,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滨、武溪和沅溪 。
21、“闻道”,点出了诗人对王被贬的惊惜之情 。
22、“五溪” , 均在湖南省西部,当时被视为荒山恶水 。
23、而龙标还在五溪之外,足见迁谪之荒远 , 路途之艰难孤苦 。
24、这一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
25、C:我寄愁心与明月朋友被贬远走,自己无能为力,只有将一腔同情与忧愁之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
26、诗人撇开同情王昌龄去龙标的思路,掉转笔锋写自己的愁绪 。
27、明月历来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 。
28、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因此诗人寄情明月,赋之以人情美 。
29、同时表明自己心中充满愁怅与忧思,但无处相诉,惟明月可鉴 。
30、D: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寄心明月,希望伴随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 。
31、这里泛指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地区 。
32、这一句也作“随风直到夜郎西” 。
33、“风”“君”二字,各具其妙 。
34、“随风”,千里吹度,情致颇为悠远;“随君”,意谓愁心像一片月光,悄然地照临着友人,情意缠绵而深挚 。
35、何者是诗的本字,殊难判定,但不论用哪个字,都一样真切动人 。
36、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 , 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37、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十分厚重 。
38、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 , 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
39、读了这两句诗 , 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 , 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一种感叹,表示对王昌龄同情的一种心情 。
40、三、意象层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41、“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
42、杜鹃泣血悲鸣 , 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
43、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 , 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 , 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其生活条件艰苦 。
44、王昌龄从江宁启程 , 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 , 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 。
45、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 , 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 , 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
46、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
47、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 , 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48、在王昌龄的众多知己中 , 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 。
49、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 。
50、古时一些文人常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 。
51、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珍视友谊放在首位 。
52、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 。
53、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
54、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 。
55、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 , 凌属九霄意” 。
56、四、结构层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
57、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58、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
59、“闻道” , 表示惊惜 。
60、“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
61、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
62、 后两句抒情 。
63、人隔两地,难以相从 , 而月照中天 , 千里可共 , 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
64、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 , 别无它法 。
65、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 , 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
66、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67、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 , 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
68、她,是多么地多情?。〉笔嗣切枰硐智苛一蛏詈竦那楦惺? ,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
69、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 。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翻译】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