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华宁:社区乡村美起来 基层治理活起来

本文转自:人民网
泉水潺潺 , 柑橘飘香 。
一层山水一片田 , 一片田地一村人 。 具有“中国泉乡”美称的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多山多水 , 独具风貌 。
依托复杂地貌造就的丰富光、热、水优势 , 以及历史悠久的华宁古陶文化资源 , 近几年 , 华宁县的羊肚菌、柑橘等种植产业发展迅速 , 以温泉休闲、陶艺文化等为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产业也初具规模 。 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 , 但如何让基层治理也同步“富”起来、“活”起来?
让我们从三个小故事 , 看一看华宁县交出的这份基层治理答卷 。
故事一:小试牛刀“小网格”激活“大合力”
门口的三角梅开得正盛 , 一条宽阔的水泥道从门前延伸至远处的沃柑种植地 , 绿油油的沃柑树叶间露出一个个橙黄的果子 。 走出家门 , 家住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下拖卓小组的白兵感叹:“这几年村里大变样 , 如今一出门 , 眼前干净、漂亮又方便 , 心情也舒服 。 ”
几年前 , 白兵家门口的这条路还是一条土路 , 路旁就是一条田间大沟渠 , “晴天一身灰 , 雨天两脚泥”是白兵家出门的常态 。
当时 , 整个下拖卓村小组里的路也跟白兵家门口那条路的情况差不多 , 原本就窄小的道路又被私搭乱建占去了不少空间 , 鸡鸭随意乱走 , 整个街道又脏又乱 , 按小组长白云书的话就是“来辆车都没法掉头” 。
而下拖卓的改变则始于网格化管理 。
网格长、网格员、镇级网格指导员、社区民警、志愿者……下拖卓51户571人被划分为网格进行细化管理 。 同时结合村规民约 , 围绕遵纪守法、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 , 下拖卓开始对村民们进行道德积分评议 。
“除网格管理的成员外 , 我们还邀请不同村民参与评议 , 每季度定期评比后以红黑榜的形式公示 。 ”白云书发现 , 积分评议实施不久后 , 各家门前卫生越做越好 , 村里的私搭乱建也开始逐渐拆除 , 昔日脏乱的街道也开始变样 。
与此同时 , 下拖卓的村民们开始集体筹钱 , 共同出力 , 在村内整修道路 , 同时建设了一条从村里通往柑橘种植地的文化长廊 。
云南华宁:社区乡村美起来 基层治理活起来
文章图片
下拖卓发展起了集柑橘采摘、垂钓餐饮等一体的休闲游 。 人民网刘怡摄
路宽了 , 村美了 , 依托柑橘种植优势 , 下拖卓开始发展集柑橘采摘、垂钓餐饮等一体的休闲游 。 这两年 , 下拖卓的乡村休闲游办得有声有色 , 游客一波接着一波来 。
由网格管理带动村民共治 , 白云书感叹:“村里的卫生与管理终于不再只是小组长一个人的事了” 。
下拖卓的“小网格”实践正是玉溪市近年来推行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
在印发了《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的实施意见》后 , 玉溪市将全市划分为7397个网格 , 明确26123名网格员 , 不断促进网格治理向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
“下一步 , 我们在加快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的同时 , 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玉溪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周踊表示 , 玉溪市将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 , 切实打造坚强有力的社会治理指挥枢纽 。
故事二:因地制宜村里的事情村民定
一旁的孩子一阵阵地哭闹 , 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安抚着孩子的张芝丽却乐在其中 , “如今两个女儿都在身边 , 我就帮忙带带孩子 , 这样的生活挺好的” 。
两年前 , 张芝丽的小女儿结婚时选择把户口留在了娘家所在的社区 , 加上2014年结婚的大女儿 , 张芝丽家两个女儿都在婚后把户口留在了本地——华宁县宁州街道城关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