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日前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为一位患者通过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切除胃窦巨大带蒂息肉 ,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患者男性 , 52岁 , 因腹部不适症状前来我院就诊 , 完善胃肠镜检查后 , 胃窦近幽门处见一巨大带蒂息肉 , 首次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息肉 , 但如果不处理 , 任其发展有可能引起出血、幽门梗阻等情况 , 因此需要进行切除治疗 。
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图片

【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图片

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图片

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图片

入科后 , 徐杰主任高度重视 , 与科室主管医生雷云霞副主任医师及消化内镜团队进行严谨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 考虑患者因病灶大 , 生长部位手术操作难度比较高 , 术前病理提示为良性病灶 , 外科手术切除损伤比较大 , 鉴于患者年龄、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等综合分析 , 建议胃镜下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
该手术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 且对麻醉状态要求较高 , 经与麻醉科曹兴华主任及麻醉师于萍充分沟通后 , 在麻醉科的全力支持下 , 消化内镜中心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胃窦隆起样病变ESD术 , 手术过程顺利 。 测量病变大小:7.0*4.0*1.0cm 。 术后病理示:胃窦增生性息肉 , 切缘净 。 符合原先脾胃病科内镜团队术前讨论结果 。
术后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精心的治疗护理 , 患者开始进流质饮食 , 活动自如 , 3日后顺利出院 。 门诊随访时病情稳定 , 无不适症状 。
相关链接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与剖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 , 具有以下优势:
1.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 , 避免分片切除 , 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2.创伤小 , 不改变消化道结构 , 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
3.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4.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5.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 , 以减小复发概率;
6.在疗效评估上也非常乐观 , 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 , 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 , 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
综上所述 , 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及早期癌变病变的方法 。
治疗|【医文医话】脾胃病科:巨大带蒂息肉,不开刀也能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文章图片

姓名:徐杰
科室:脾胃病科
职务: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
中华消化内镜老年内镜学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整合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