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

由于有着独特的气候和非常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青海循化被人们称为高原的“小江南” 。 凡是到过青海循化,感受过循化境内的黄河、天池、丹霞地貌、骆驼泉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的人们,都会对那里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 而循化还有一个稀世珍宝,那便是国家珍贵古籍文物——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 。
千百年来,这部手抄本《古兰经》饱经风霜、历经坎坷,保护传承至今,实属不易 。
2004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组建了专家鉴定组,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中国文物研究所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专家对这部手抄本《古兰经》进行了专业鉴定 。 鉴定结论认为,这部手抄本《古兰经》的成书年代不晚于13世纪,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 但是,也有专家从这部古籍的书写体和纸张等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应该更早一些,在11世纪以前 。 无论哪一种说法,“这是一部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手抄本《古兰经》,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在这一点上,专家们达成了共识 。 多少年来,这部《古兰经》一直是撒拉民族的“传世至宝” 。

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这部《古兰经》全书共30卷,分上下两部,每部分装成15册 。 整部经书重达12.79公斤 。 函封为犀牛皮制作,函套上印有精美的图案,函内每册封面为天蓝色丝绸装裱 。 整部《古兰经》正文为阿拉伯文字墨写,其书法给人一种庄重凝练之感 。 1954年,这部《古兰经》被送到叙利亚参加国际展览会,在伊斯兰国家引起很大反响,被人们盛赞为“少有的珍本” 。
2009年6月,国家文化部组织专家评审,后经国务院批准,这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珍藏的手抄本《古兰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为06870) 。 这部《古兰经》能够入选国家珍贵名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高度重视 。
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存放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珍藏馆
作为一部宗教经典,《古兰经》在宗教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 《古兰经》成为撒拉民族的行为规范和信仰的指南,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撒拉族人对这部《古兰经》所浸注的巨大心血、所给予的精心呵护,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
与这部《古兰经》密切相关的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骆驼泉传说”和“撒拉族婚礼”,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这两项撒拉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是口头文学,一项是民俗文化 。
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骆驼舞》,撒拉语称为“堆依奥依纳“,主要在撒拉人家举行婚礼时表演 。 ”撒拉族婚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韩立军 摄
在传统的撒拉族社会,每当撒拉族人家举行婚礼时,都要表演“骆驼舞(也称骆驼戏或舞骆驼)”,撒拉族民间把它叫作“堆依奥依纳” 。 它是以戏剧和舞蹈的形式向人们讲述撒拉族先民在首领尕勒莽、阿合莽的带领下,牵着一峰白色的骆驼,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向着东方艰难迁徙的历史 。 其中一个重要情节是白色的骆驼身上驮着这部珍贵的《古兰经》 。 白骆驼也因驮着这部《古兰经》在民族迁徙中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
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

文章插图

骆驼泉是撒拉族地区的圣迹,也是撒拉族先民迁徙到青海循化的见证
“骆驼泉传说”是撒拉族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来记述民族迁徙历史的民间文学,其核心也是骆驼与《古兰经》的重要关系 。 每一个在撒拉族社会生活过的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习得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口头文学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成为传承该民族文化和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 这部《古兰经》始终起着连接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
【古兰经的由来 古兰经的可怕之处】这部《古兰经》是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到中华大地,在青藏高原的黄河之滨落地生根的重要物证,是撒拉族成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一员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撒拉族的民族历史、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 。